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珍妮姑娘》的手稿出版
栏目西书拾锦
作者冯亦代
期数1994年04期
  西奥多·德莱塞以他的《嘉莉妹妹》开始,走上了文学写作的道路,但是这部长篇没有给德莱塞带来多少经济上的效益。小说出版后毁誉不一,青年批评家们一致捧场叫好,而一批老派文人,却一直视为这是部惊世骇俗的作品,甚至认为小说诲淫、鼓吹不道德行为,应该禁止发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不过青年批评家则认为这部小说为美国文学作品带进了一阵新的成熟的社会现实主义清风,这在《嘉莉妹妹》已显见端倪。
  一九一O年,德莱塞事业中突然来了必须改变的契机, 彼时他为绯闻所困,被迫辞去他那收入丰厚的妇女杂志编辑工作,他必须在重行撰写小说或另找编辑工作两者之间作一抉择。前者将使他陷入经济收入不稳定之中,后者则可以保证他另行找到收入丰厚的编辑出版工作。结果德莱塞为实现他的心愿,选择了写作小说这条险径。
  《嘉莉妹妹》一九○一年出版后,虽然在美国文坛上引起骚动,但也奠定了德莱塞作为一个社会现实主义作家的地位,因此他马上开始继续写《道德罪人》,但他在一九○二年因工作过劳,精神濒于崩溃,不得不放弃了小说的写作。这次脱离了妇女杂志烦冗的编辑岗位,他写信给他的好友青年批评家H.L.门肯说他想要在写小说的行业里,写上四、五部长篇,除非他在此中可以获取谋生之道,否则他就洗手不再干此营生。
  他把手头写的小说改名为《珍妮姑娘》,叙述一个出身寒微的女郎,被一位参议员勾引成奸,养了一个私生儿,以后又成了辛辛那第富家子弟莱斯脱·康尼的情妇。由于《嘉莉妹妹》一书被认为是不道德之作,德莱塞害怕这第二部著作中“不道德的”女主角,又为书店摒弃,他的耽心成了一种心理负担。
  但在一九一○年,他已非复一九○○年初显身手的小说家,他的文学野心远比出版《嘉莉妹妹》时为大。他在杂志界的地位使他获名得利,所以敢于以珍妮姑娘和上层阶级的情夫莱斯妮·康尼为孤注一掷的赌筹。至于珍妮姑娘的背景,他是从他在印第安那州严厉的德国移民家庭中困顿的童年生活全部复述的。德莱塞边写书边为这个少女寄以情感上的同情。他写信给门肯说他发现这是个十分悲哀的世界。他把自己的失恋情绪吸收到小说中来,使莱斯脱或嘉莉的爱情生活黯然无光,他使这两个人在性格上有更多的成熟和超脱。
  在初稿中,这一对男女是不受人同情的,甚至有些贪鄙。珍妮的性格不稳定,夹杂着一些天真时却又是个贪婪的淘金人。莱斯脱则是个浪子,一个粗俗的色鬼。在重写之后,德莱塞给这两个角色以更多的道德上和哲学上的影响,性格较为复杂。这样,珍妮成为一个天真、浪漫、轻信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莱斯脱则是怀疑成性、玩世不恭、漂泊的物质主义者,他相信达尔文主义。这两种对立的性格,正表现了德莱塞思想中的两极。
  德莱塞日以继夜地从事写作,到一九一一年早期,便全部脱稿。果然,碰到的第一个编辑即认为这部小说写得太率直,拒绝接受。但哈泼兄弟书店接受了小说稿件,并于同年予以出版。小说的销路甚佳,而且得到青年批评界的欢迎,认为是继《嘉莉妹妹》的又一部社会现实主义杰作。领导这一合唱队的是门肯,他誉此书为他从未读到过的最佳美国小说,除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恩历险记》(一八八四)之外,是无与伦比的作品。
  《珍妮姑娘》在德莱塞的作品中,常常被人忽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此书的原稿,足以填补这个缺陷,他们根据一九一一年德莱塞给哈泼兄弟书店的打字稿(原稿已遗失)进行对照,发现有成千处的改动,有一万六千字被删去,个别语句与成段文字经过改写。德莱塞在通信中曾多次表示他不得不容忍这些出版此书编辑所作的更动,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勉强接受。他原是个十分固执、难说话的作家,但在彼时他生活正在不安定之中,就只能忍痛牺牲原稿
  他的不放心可以从下列事实中看到,在他送原稿给出版商之前,他曾以稿本分致八位友人,大都是编辑、作家或批评家,结果他们并未对小说作出有关道德问题的批评。事实上,德莱塞在写作到若干诱奸的场面时,笔一触及,就匆匆掩上帷幕,且使他的女主角备受道德上的失误而得到读者的同情。
  原书第一次在哈泼兄弟书店出版时的编辑是李普莱·希匹考克。一九○○年,他也是《嘉莉妹妹》一书的崇拜者,他对德莱塞事业十分关注,《珍妮姑娘》出版时,德莱塞所签的合同,反映了出版商和作家的立场。合同给予哈泼兄弟书店必要的编辑删改原稿及权利,如德莱塞不同意时可以索回原稿而无需罚款。德莱塞显然同意这一合同,但也使他每每失掉讨价还价的机会。
  如果哈泼兄弟书店对于此书是否适合面世有所怀疑的话,德莱塞也有同样的疑俱。《珍妮姑娘》将是他重返文坛,能否立足的试金石,所以他不愿见到这部小说的夭折。他希望得到足够的稿费,使他可以继续从事创作,所以他不敢斤斤计较于编辑修改原稿。但事实上他还是不能放心,他曾经要求希匹考克把经过编辑的原稿给他看,结果德莱塞对于改动大为不满,终于在已删去的二万五千字中,恢复了九千字,使希匹考克却窃窃自喜写信给德莱塞的经理人,说德莱塞终于接受了对原稿的编辑工作,使得小说可以出版。但德莱塞还是请门肯读了出版后的本子,要门肯告诉他原稿是否已改得缺臂断腿。门肯为了不使德莱塞受到打击,便告诉他所有的改动,并未损及原书,而暗地里却不得不说这种无情的乱砍乱伐,实在令人吃惊。
  这一编辑工作牵涉到原作的调子和风格,比官方审查还要厉害。有若干段落是关于道德问题的,如有一处莱斯脱对珍妮谈到避孕的话,但是说得影影绰绰,而编辑则使这书的口气变为平和而不那么强烈,使德莱塞此书成为市上通俗小说的写法,而不是他的明朗笔调。希匹考克是个虔诚的宗教徒,因此小说中批评到有关宗教方面的语调也被改为平和的了。总之,书评家又是《德莱塞传:一次美国的旅行》的作者里查德·林格曼对于希匹考克的编辑工作是十分不满的。
  法莱塞也幸而作了这些容忍,使他靠写小说谋生的计划得以实现,因为《珍妮姑娘》的出版得到的稿费,使他在一九一二到一九一六的四年间,完成了三部主要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是写资本家弗兰克·考伯乌一生的:第一部《财政家》(一九一二),第二部《巨人》(一九一四),第三部《斯多葛》(一九四七)但没有写完。另一部《天才》则被禁止发行。一九二五年出版《美国的悲剧》,终了底定了德莱塞在美国文坛上的不朽功业。
  对德莱塞说来,《珍妮姑娘》是本使他时来运转的著作,现在既然有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未经希匹考克编辑过的原稿,使读者可以知道《珍妮姑娘》原来就是部伟大的小说。
  Theodore Dreiser,Jennie Gerhardt,Edited by James L.W.West,3rd,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PhildelPhia,577pp.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