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蓬屋说诗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凡木
期数
1994年07期
渔洋山人论诗,初标“神韵”。尝谓“画家逸品,居神品之上,惟诗亦然。司空表圣论诗云: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味常在酸咸之外。……酸咸之外何?味外味。味外味者何?神韵也。诗得古人之神韵,即昌谷所云骨重神寒。诗品之贵,莫逾于此矣。”——按饮食之品味无穷,不得以五味限之,而其为美味也同;诗道广大,在人所赏(于文亦然,章枚叔亦曾说及)。山人又尝选唐律绝句五、七言若干卷,名《神韵集》。其实所谓“神韵”者,以今言之,“风神”耳,“韵”则诗所必具。风韵,所谓“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者,即风度或风致。渔洋殆犹守古诗传统,有其“诗法”之意存。“风神”易解,其后倡“性灵”者,较难体会,至若“肌理”,末矣。
阮亭又有“赵北口见秋柳感成二首”:“十二年前乍到时,板桥一曲柳千丝;而今满目金城感,不见柔条踠地垂。”“六载隋堤送客骖,树犹如此我何堪。销魂桥上重相见,一树依依似汉南”。——此纯以古事写今情,第二首第二句全借自欧阳永叔,唐人称灞桥为销魂桥。此必两首合读,其意始全。寝馈于古,久则情、词皆易落套。能出之自然则已;终不若自铸新辞。
蓬屋说诗
探索美感的心理机制
当年何事太匆匆
莫称王
可作文艺美学读
生活在别处
谦卑的大地的倾听者
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亟需变革的大学文科教育
从杀害马洛到下令逮捕莎翁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