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关于孙盛阳秋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朱新华
期数
1994年11期
余英时《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论及陈先生作于一九五三年九月的“孙盛阳秋海外传,所南心史井中全。文章存佚关兴废,怀古伤今涕泗涟”一诗,认为从中“可见他自始即以《论再生缘》为他个人的‘心史’,并有意使其稿流传海外”。此说似误解了用典的含义。据《晋书·孙盛传》,孙氏所撰“《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其中如实记载了桓温枋头之战失利事,桓温要求删改,并威胁“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孙盛诸子要父亲为全家百口计改动原作,孙盛不从,但“诸子遂尔改之”,孙盛就写了两定本寄往辽东以存其真。陈诗中的“海外”就古典而言即指辽东(陈诗中又称“辽海”),就今典而言则指蒋天枢工作所在地上海。《陈寅恪诗集》附“唐筼诗存”中也有一九五三年九月作的《广州赠蒋秉南先生》:“不远关山作此游,知非岭外赏新秋。孙书郑史今传付,一扫乾坤万古愁。”可见“孙盛阳秋”、“所南心史”是已经托付而不是等将来写成后再托付。蒋氏《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一九五三年)九月,开始撰写《论再生缘》。”“(一九五四年)二月,《论再生缘》初稿完成。”因此诗中的“阳秋”、“心史”只能指别的著作而不是才着手的《论再生缘》。余还联系《(论再生缘)校补记后序》也用孙盛阳秋事,断定两用此典说明“陈先生《论再生缘》初稿完成之后必曾直接受到政治压力,要他‘删改’原文”。实际上,《后序》中的“孙盛阳秋”才真正指《论再生缘》。赠蒋氏诗既作于《论再生缘》尚未写成时,就谈不上有外力要他删改。而《后序》中陈先生说,“孙盛阳秋,同是辽东之本”,正说明据大陆传出的油印本印行的香港友联版与大陆本同是未作“删改”的真本。
关于孙盛阳秋
《祁连山下》之外的常书鸿
诗人的地理学
后摇篮曲
难矣哉如释重负
美在天真
吃辣椒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清华建筑人与国家大剧院
困难重重的方法论
当代封神榜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