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活出意义来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秦巴子
期数
1995年03期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存在的意义不是预设的,而是在面对生存的挑战时不断选择的结果。德国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博士在《活出意义来》这一本小书中,现身说法地通过“意义治疗法”,坦率而真诚地对这一现代存在分析学说的基本观点,作了发人深省的阐述。这本小书的扣人心弦,不仅仅在于它的独到见解,更在于作者骇人心灵的独特经历。作者在“二战”期间,曾是纳粹集中营中的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煤气间,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正是从这里,从一个人“除了这寒伧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发现了选择对于人类生命的独特意义: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皆处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人类生命中最强劲的力量,也就来自于此吧。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只能消灭他,而不能打败他。而弗兰克更要强调的,却是从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发见出生命的意义来,相比之下,我们从皮包骨头历尽劫难的弗兰克身上能够看到的,是比壮硕的海明威更见顽强的“人”的力量。当海明威用他那杆双筒猎枪自戮的时候,弗兰克却在集中营为挽救绝望的同伴们的生命而寻求活着的意义。“你为什么不自杀?”正是“意义治疗法”的第一声发问。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境向人提出挑战,同时也提出疑难要他去解决,“你为什么不自杀?”为了子女,为了尚待发挥的才能,为了一份珍存的回忆……,正是从这些维系着绝望者生命的纤弱的细丝,弗兰克发现“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由此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途径,让任何处境中的人们活出意义来。
第一种途径可以说是常态的,即创造和工作,这是功绩和成就之路;第二种途径是通过体认价值,也就是经由体验某种事物或经由体验某个人,如工作的本质、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弗兰克的超拔更在于他所说的第三种途径,即使是面对苦难,他也可以借助于受苦受难,获得生命的意义;甚至,就是苦难本身,也应当具有生命的意义。当他的难友们发出“我们能在集中营中活下去吗?如果不能,所有的痛苦便没有意义。”的疑问时,他的发问却是:“所有生命中的痛苦,我们四周的死亡,有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么人的生命终究毫无意义。”人们在绝境中不能选择生死,但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这正是大写的人的力量,超越外在命运的力量。
活出意义来的要旨即在于,选择使人的生命存在获得了意义。在这个多元并置的世纪末叶,读一读这本大家手笔的《活出意义来》的“小书”,在面对时时袭来的荒诞与绝望时,我们也许会更加坚信人的生命的力量。
(《活出意义来》,弗兰克著,三联书店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版,2.70元)
活出意义来
纪念田老,缅怀教益
黑格尔和现代国家
文学与地理
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如是说
我所知道的钱稻孙
逼问剧场
选择的“效益核算”
迷人的中国十四行诗
除了理性,人还有什么?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