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自有心得
栏目品书录
作者蒋安全
期数1995年08期
  沈家庄多年在词学这块土地上不辍耕耘,其《竹窗簃词学论稿》获首届“夏承焘词学奖”;是一部颇有心得的论著。
  《论稿》收十二篇论文。作者早期的《论清真词沉郁词风的形成与演变》乃是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理论所作的翻案文章。该文将词人个体和词作的文本系统放到其形成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考察,为古人评清真为词中老杜,评清真词的风格为沉郁顿挫建构了理论支架。作者随后又写出了《清真词艺术论》、《清真词风格论》的姊妹篇。前者从词本体出发探讨清真词的形象创造、情感表达方式、结构方式,后者则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视角切入,理清了清真词被长期误解的原因,同时又揭橥了清真词风的内质。
  接下来作者从“清真词”中走出来,开始从近代学者王国维和当代海外著名汉学家刘若愚、叶维廉的诗学研究成果中采择菁华。于是,《论<人间词话>意境说》、《中国诗体嬗递规律论略》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姿态出现于读者面前。前者将王氏意境说放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意境”范畴之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链条上加以分析,并指出王国维的意境标准是“在有选择地继承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借鉴西方早期美学观点的基础上,加上个人文学创作经验和艺术鉴赏修养提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的理论结晶”。这本是一篇读书札记,但由于其视角的新颖、方法的独特,引发了人们更多关于“意境”理论的文章。而后者以万字左右的篇幅纵论中国古代自先秦迄有清之三千年诗体嬗递之规律,用黑格尔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理论得出结论:“俗——雅——俗——雅……”,“周而复始的、循环推进”,这样一个公式的获得是当时古代文学宏观研究的创获。与前者一样,作者此文只是他在中国古代诗歌之坐标系中寻找宋词位置的一次尝试。在这一尝试中便酝酿了《论市民词人柳永》一文,他认为柳永实在是宋词由俗入雅的过渡型人物。其全部的成功与失败乃系之于雅与俗的矛盾与其士子心理与市民心理的冲突。
  充分的理论准备之后就是一次新的迸发:作者用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对求异创新词人王观的词体艺术作了精妙的剖剥。这是他在认真清理北宋词坛各式过渡型词人的创作实绩之后,结合对结构主义从皮亚杰到罗兰·巴尔特的阅读中的心得而创作的。他又用心理学上个案研究的方式,探寻李清照部分愁情词中的隐情,将女词人的难言之痛,揭之昭然。在对宰相词人晏殊的个案心理分析中,除了分析其作为“宰相的矜持”之外,又展示其作为“神童”的文学功力,这样,晏殊嗣承南唐宫庭之作的本来面目已是一目了然。
  近来作者又走向了词学的文化阐释。宋代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高峰期、成熟期、定型期。词,作为其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音符当如何去做全面的文化阐释呢?作者以其对于宋代政治、宗教、民俗等方面之博见与卓识,运用显性与隐性两方面的文化信息对宋词的艺术做了精彩的还原。无论是对李清照《词论》中“别是一家”说的探颐与发微,还是对稼轩词的文化意识的条分缕析,乃至就晏几道“在梦国中徜徉,在醉乡中迷离”的演示与解说,都得益于他对阐释学的撷取。打他一开始所作的清真研究中就已经露出了他追求对宋词艺术作出文化还原的端倪。而《论稿》结集出版乃是对作者文化研究工作的一份总结。
  (《竹窗簃词学论稿》沈家庄著,广西师大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九月版)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