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我看电视剧《围城》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法漠
期数
1995年11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围城》中的大量比喻是无法用视觉形象表现的。无怪乎某位没看过小说,六十年代初上大学的中年知识分子,在看了改编的电视剧后愤愤地对我说:“我就不喜欢《围城》!难道知识分子就没一个好的吗?”我以为问题就在于小说中的比喻、幽默上屏幕后变了效果。那位中年知识分子若是去读小说《围城》,我相信她也一定能会心而笑的。
小说中的方鸿渐是个小有才气,但胸无大志,碌碌混世的家伙。他常常被逼无奈而耍小聪明欺骗人原谅自己而显得滑稽可笑。但屏幕上的方鸿渐却像上了发油穿上西装的小市侩,油滑而俗气。扮演孙柔嘉的吕丽萍太漂亮,本来很适合演古典式、默默牺牲自己的贤妻良母角色(她那双大眼睛里逗着的调皮,使她成功地塑造了《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葛玲),但偏偏被导演用来演典型的那种受了点教育,相貌平平,小算盘打尽的事儿妈女人。苏文纨的形象尖刻刚愎有余而大家闺秀的那种装饰式的风雅不足。葛优演李梅亭更好笑,他一副当代北京老痞子的形象,却扮演着旧世虚伪投机、自私自利的教书老头,整个风马牛不相及。虽然电视剧照顾到了小说中的几乎全部主要情节与人物,但我以为有一个十分令人遗憾的遗漏。专做古诗的才子董斜川就中国古诗的“陵谷山原”之论相当“精辟精采”,可惜没有再现在屏幕上。
我看电视剧《围城》
“我们绝对不可等待”
两代人的延续
“书的艺术”
教学的荣耀
从夕土到旦邦
德里达现象
蘑菇、甄宝玉与“我”的探求
萨特笔下的精神分析
专业兼顾普及的尝试,是否成功?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