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智慧的亲历
栏目品书录
作者南翔
期数1995年12期
  《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的作者唐庆华据简介为一九四九年以来,第一位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中国大陆学生,现在美国纽约华尔街从事投资管理、证券交易以及企业买卖等工作。尽管唐君并未来得及在这本九十年代初就写毕付梓的书中,谈及自己理论之于实践的经历及效验,但学院中栩栩如在目前的亲历仍然朴实、亲切、生动,既仆仆于学问求索之途,又喁喁于人生意义之道,求知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交相映发,给人启示甚多。
  实例教学或许是哈佛经理学院最为突出的教学方法。它使用的实例取自世界经理人员的第一手报告,从工业制造厂到政府诸部门,从金融机构到非营利性组织都有。实例的讨论课题或是某个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计划,或为某跨国公司的组织变革,或是资方与工会谈判的战略,或为女经理人员单位里受到性骚扰时的对策,总之是五花八门而又百川归海——通过实例分析及对策,看这些未来的经理们在走向大班台前,是否能成熟而成功地表现出现代工商管理者的素质。
  分析从个案而纵深,由局部而整体,由企业谋略而国际政治经济,这就很能在提高学生具体论证能力的同时高度开阔其视界。
  比如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压力颇大、二次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战后短期内一跃而为世界主要工业先进国,其经济奇迹,令美国震惊。哈佛便把日本诸著名企业作为重要实例剖析。例本田公司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从西海岸向东海岸扩展,四五年内席卷全美,其成功的内外因是什么?例三洋公司,创立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七六年,它的总销售额已达二十亿美元。三洋能给美国哪些方面的重要教训与启示?
  在美日对比的讨论中,学生们发现美国的企业经理首先关心的是利润,而不是提高产品质量,加紧研制赶超竞争对手的技术,华尔街急功近利的作风造成哪怕很有远见的经理也在压力之下,被迫舍本逐末,拚命提高短期利润。“日本的工业政策其基本精神是在不损失效率的条件下,企业间以合作取代竞争。衡量一个日本企业的成功不是短期利润,而是这个企业保持全员就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展市场和技术革新的实绩。”
  这种对比分析,对于才始走向尚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也是耐人寻味的。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战后日本,非但积极从西方国家学“本”,也甘拜下风地学“末”,大至宪法、教育,小至质量控制、顾客至上,莫不向英、法、美诸国“向右看齐”,却每每青出于蓝,这种大胆拿来,彻底摒弃体用之争的概念上的作茧自缚,其结果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娩出一个亚洲头号发达国家。
  书面形式分析固然紧要,但,经理学院的成绩,居然有一半取决于上课发言与论辩!这就迫使学生没法不十分看重口才的训练,甚至及早求助于心理医生。而我们的高教,多年来尚未摆脱教师满堂念,学生整本记的旧习。无怪杨振宁先生会在褒扬中国学生学习刻苦的同时,指陈其主动性、创造性的欠缺。
  我感兴趣的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们,有不少就是某个方面的研究专家,所谓学有所成,然后才可能教有建树。我的一个朋友,搞无线电多年,他感觉在大学一年进修所学,还不及在一个能干的修理电器师傅跟前收获大。这当然不能因此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但,倘若一个教写作的教师拿不出一篇可以示范的文章,一个教市场营销的教师做不出一个象样的市场个案报告,那就无异于无的放矢、缘木求鱼。
  (《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唐庆华著,三联书店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版,7.0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