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世道人心:前后上下考
栏目抒臆集
作者吴迪
期数1996年02期
  一位山西的老农说过这样一句话:“俺们村原来就有一个地主,两个富农,那时候少数人已经先富起来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话虽刺耳,却颇耐人玩味。中国的明白人多多,如老农这般一语道破半个世纪的辛酸苦辣者罕见。
  道破是因为道破者的地位和环境——一介村夫,躬耕陇亩,本来就山高皇帝远,何况改革开放,“政权软化”,说说怪话,发发牢骚,骂骂大街,没几人听到,自由也就随影响之小之微而增加。如果他是位教授或研究员,想在课堂上陈此高见,想在刊物上就此立说,其结果何如,无须细述。
  文革后有个提法:不要纠缠过去,一切向前看。这似乎很符合李泽厚所说的中国的“乐感文化”传统——“中国人很少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日新之谓盛德”,“天人合一”,“天行健”、“日日新”。中华民族经磨历难,五千年生生不已,其生命力大约总与这乐观精神有关。然而,古人乐观地眺望出的却是一个《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著)——人口、教育、生态、资源、政经、干部素质都不乏危机的中国。由此可知,“乐观地眺望未来”并不等于乐观的未来。
  当代中国史上,有过很多“乐观眺望未来”的例子。五六年的工商业改造,五八年的大跃进,长达十年的文革,可以说,前三十年我们都是这样乐观地眺望着。眺望的结果是否乐观,那时的未来——今天如何?历史已有了答案。以史做镜,足以知道这种传统有时是很误事的。“向前看”的乐观是否盲目,是否真正着眼未来,很值得推敲。
  “向前看”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理论界大约也忙着向前看,一直也没说清楚。倒是两句流行语抓住了它的精髓——“跟着感觉走”和“摸着石头过河”。这两句话为发轫于孔子的“实用理性”做了现代注解。说其现代,是因为“跟着感觉走”和“摸着石头过河”继承的仅仅是实用理性这一传统贵经验,重实际的一面,而忘记了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历史意识”——“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来客观地考察思索和估量事事物物,而不重眼下的短暂的得失胜负和成败利害”。(李泽厚:《试谈中国的智慧》)
  其实,与别国比起来,中国人更多“向下向上向后看”的遗传因子。“古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