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请制止无耻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Schwangau 黄鹤昇
期数
1996年02期
读杜维明先生《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十期),很为之振奋。作为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海外华人,很赞成发展儒学,毕竟它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但在当前儒学热的氛围中,我觉得国人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儒学究竟如何发展?
大凡一个庞大的“学”,都有其方方面面的点,也就是说都有其价值。欧美的基督教、中东的伊斯兰教、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儒佛教都是如此。一个小小的黑格尔理论就可以无所不论、无所不包,何况是一个族类庞大的“学”呢?作为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学,当然有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决不亚于其他文化。中国的儒学,在近百多年的中西文化较劲中,处于弱势文化的地位,这并不是它不够气魄,内容不够包涵现代化的步伐。我觉得它输掉在于功用上。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认为人人可以成圣。
纵观夫子的一生,他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不逾矩,七十从心所欲。我想,到了“从心所欲”阶段,就算修成正果,达到圣人的境界了。我们别小看这个“从心所欲”的圣人境界,儒学的致命弱点就在这一点上。它没有基督教最高的神的约束。当这个儒者达到“质诸鬼神而无疑,而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知天知人境界以后,若果他心术不正,他什么事不可以做得出来?并且他要做的时候,谁也拦他不住。
我们的孔圣人当然也看到这个致命弱点,但他提出根治这个弊病的良方很脆弱,即“克己复礼”,“行己有耻”,完全靠个人自行检点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个措施在中国行了几千年。有时行得通(遇到所谓的“开明皇帝”),有时行不通。但终究行不通。
清人顾亭林说,“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然而四者之中,耻为尤要,故夫子之论士日:‘行己有耻’”。又说,“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57页)由此看来,亡国者,皆儒生也。用现代的话来说,都是上层建筑官员的无耻,私欲熏心所致。
由是观之,我希望儒学大师们在弘扬儒学精华时,能否制定出一条法则,制止士大夫们之无耻。看来,在现代社会中,靠夫子之“行己有耻”是不成的了。毕竟,人心不古也。这是儒学者们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请制止无耻
我看住房“福利”制度
红袖香添
很值得研究
向萨特告别
大书小识新集
期待
日本现代书法的冲击波
创新、自主与现实
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对话·经济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