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妄谈孔子
作者
金克木
期数
1996年08期
甲 孔老夫子真不愧为圣人。
乙 废话!还用你说!“打倒孔家店”,“批孔”,一阵比一阵声势浩大,可是都过去了,孔子还是孔子,还是孔圣人。
甲 我说的“圣人”不是那种通行语。我指的是有远见,能预测,仿佛超时空而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这只有孔夫子能当得起。他超前两千五百年,比现代人还要现代化。
乙 你送的高帽子太高了,牛吹得太大了吧?
甲 有孔子门徒记他的言行的《论语》可作为书面证明。我只提三条。一是他不断出国访问,讲学,宏扬中华文化。二是他赞同发财致富,教出一位超级“大腕”。三是他提倡女权,是最古的女权主义者。在两千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现代化的言论行动,还算不得世界第一的圣人冠军吗?
乙 拿证据来证明你的胡说八道。
甲 我的话是有根有据的。不能现代化,还算得上什么圣人?“圣”不是自己或别人封的。我说的第一条谁也不能否认。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访问讲学,这在现代也得算是在风头浪尖上吧?
乙 从鲁国出来还是在中国,和现在的出国不同。
甲 孔子要“乘桴浮于海”。那不是飘洋过海到中国以外去是什么?可惜的是那时没有飞机轮船不能实现,这不能怪他。“子欲居九夷。”他不但要到海外去,而且还想“居”下来,拿到“绿卡”之类居留证定居。他认为“蛮夷之邦”也可以行道,毫无种族歧视观念。他的宏愿是在全世界推广儒家道统。我说的对不对?
乙 这条不谈,暂且承认。孔子称赞大弟子颜回的贫穷,你怎么能胡说他赞同发财?
甲《论语》中多次提到富,并没有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为了发财致富,连拿鞭子赶马车他都肯干。在今天,那就是当司机开汽车办运输掌握经济脉络了。不过圣人不肯走歪门邪道去发财的,所以又说:“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他自己不做生意,但培养了一位聪明能干的学生端木赐,大号是子贡。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货殖”就是经营工商业,兴办实业。“亿”也是“肊”,预测。子贡能进行市场预测,而且“屡中”,八九不离十,所以大发财。从前商店门口常挂匾,上写“端木遗风”,就是认他为祖师爷。子贡还能言善辩,会办外交。据《史记》说,他曾办多国外交,大获成功。子贡奉孔子之命出国访问,十年之间五国发生了大变化: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他称得上是爱国模范,政治的心理学者,外交词令大师,人民外交家的最高峰,远胜过苏秦、张仪。他有钱,有势,有名,到处宣扬老师。所以孔子的名声和子贡的国际“公关”工作大有关系。颜回穷,孔子称赞。子贡富,孔子也称赞。这才是圣人,广大教主。孔子的门徒方方面面,足可组成内阁,主持一个东周大联邦,所以他说:“吾其为东周乎!”
乙 你真会说话。算了,这一条也免了,算你有理。女权主义者怎么说?孔子的名言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你不能否认吧?
甲 提到这句话,真正可叹。多少年,多少人,个个用男权的思想和眼光去了解这条语录,怎么能懂得孔圣人的高超思想?把女子和“小人”奴隶一样去“养”,那是“难”办的,因为你不当她们是人,自以为养活了她们,就驱使她们,奴役她们,心里看不起她们,当然她们就一定会“不逊”,会“怨”,要反抗了。孔圣人指出这一点症结,暗示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应当是把女子当做人,不当做“小人”。男不养女,女不养男。男养女,女也养男。彼此平等互助,那就没有“难养”的问题了。孔子是批评把女子和小人一样看待的男权思想。后人都是男权顽固脑袋,自然要误谈,误解,把圣人当做凡人了。
乙 孔子论“才难”那一段,你又怎么讲?
甲 孔子说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以证明“才难”。话说得很明白。光凭男人,十个大臣都凑不成数,必得加上一个女人,可见人才难得而妇女有才,缺了“半边天”是不成的。这样明白的话居然被大男子主义者讲成轻视妇女,可叹圣人的话太超前了,太现代化了,直到现在才能讲清楚。男权中心思想片面化把许多古语古人古事都弄乱了。
乙“子见南子”那一章你又能怎么说?
甲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大美人,要求单独接见孔子。这说明她是一个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懂得圣人又尊重圣人的人,是女英雄,女豪杰。孔子当然平等相待,前往会见。“子路不悦。”因为他好勇好斗,是一勇之夫,大男子主义者。连卫灵公都不干涉,子路生的哪一门子气?说南子行为不好,这同骂武则天的私生活一样,不值一提。
乙 你用现代眼光把孔子现代化,一出国,二发财,三尊女权,怎么说怎么有理,那还谈什么?
甲 你用传统成见去看圣人,是你自己没有现代化,只缺了脑后一条辫子。你连“古为今用”的伟大教导都忘记了?
乙 你谈的是你的孔子,不是我的孔子。咱们各拜各的神,“隔教”,不谈了。
妄谈孔子
掩卷追怀亦邻真
大师仍在世,绝技有传人
拒绝“原始积累”
最完美的女性
乌苏里的“内部”文本
费希特的矛盾
商品大潮与文化沙滩
关心“形而下”
大胆的立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