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有益的尝试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朱玲
期数
1996年09期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全民族经济学素养的提高;经济体制的成功转折,以平民百姓对改革理论和政策的理解、掌握以及对改革过程的主动参与为前提。因此,经济学理应成为大众的科学。然而,近年来常有一些作者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文字叙述原本是非常简单的经济学常识。还有一些出版者热衷于大部头论著而不顾其中充斥着多少不含信息量的陈词滥调。
与上述矫揉造作的文风和富豪出版战略相反,经济管理出版社新年伊始献给读者的一本薄薄的三十二开小书(131页),以其朴实平易的装帧、通俗流畅的文笔和凝练深入的理论研讨,为经济学带来了一股面向平民大众的春风,这就是张晓山的《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首先,这本书的选题紧紧地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作者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的必要性,提出当前建设市场、进行农村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重大主题。
其次,该书为自己明确地设定了读者群,即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也许正因为如此,作者将此书定位于科普著作,采用科技推广的方法,融学术性和通俗性为一炉,将基本理论、经济学概念和专用术语与农村实践活动分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得满篇珠玑趣味横生。加之小书易于携带,可以装在大衣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翻阅。我想这也是紧张忙碌的农村干部所需要的。
进一步讲,该书并不因其通俗而减少理论深度,更不由于其面向大众而粗制滥造,这从结尾目录部分列出的四十余篇中外参考文献标题和正文中规范的索引提示即可略见端倪。作者精心谋篇、机智布局的严谨态度,以不足十万字的篇幅,涵盖了从古到今、从抽象到具体、从国内到国外等多方面与制度创新有关的丰富内容。他借助于现有的制度理论和产权理论文献,将交易成本和交易秩序的概念诠释得清清楚楚;又以亲身获得的调研成果,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说得明明白白。作者对我国农村当前的企业运行方式和社区组织形式的研讨,已不失为一家之言;对西班牙蒙德拉贡合作社集团和以色列基布兹(Kibbutz)组织的分析,则凝聚着他实地考察和探索的深切体验。因此,该书不仅适于农村干部,而且还值得从事农村经济研究的学者和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一读。此外,书中讲的是村社的故事,论的是农家的生计,不难引起农村知识青年的兴趣和理解。他们对此书的阅读、对书中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不仅将赋予该书蓬勃的生命力,而且还会有助于乡村人类资源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告慰作者和出版者: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借此机会,我愿对包括自己在内的经济学人呼吁,在如今中国经济学界分工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拿出时间来认真做一些普及推广工作,多出几套可以称为“口袋丛书”的高质量袖珍型经济学科普读物!
(《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张晓山著,经济管理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版,7.00元)
有益的尝试
德里达现象
《围城》日译本序
“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
陈独秀与基督教本色化的可能性
咏怀堂诗
解读荀子的学术命运
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
语用学:人文网络言语学
象马克思那样严肃对待引文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