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海派经济学的一面旗帜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胡定核
期数
1996年12期
面对纷乱芜杂、日新月异的财经世界,我们需要编织一张理性之网去捕捉它,于是《财经》丛书应运而生。一九九五年秋,财经丛书第一辑《变化中的中国经济生活》(一九九六年春),第二辑《企业家的空间》相继出版,从这两辑丛书所刊载的文章看,我们可大致捕捉到财经丛书的特色:关注现实、文风泼辣、杂粹百家。
陈岱孙先生曾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对此,财经丛书主编张志雄先生有一个更为通俗的表达:“仅仅靠个人感觉和体验,生活在纷乱的财经世界里,不免有些玄乎。……为了使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觉真实些,需要财经世界专家的门诊。”门诊的目的就是开出药方,对症下药,也即“经世致用”。
第一辑《变化中的中国经济生活》通过当代中国人都十分关心的通货膨胀、收入和消费、腐败、产权、国有资产流失、个人投资、乡镇企业、地铁、名牌、信用卡、交互网络、人文精神、儒商等问题,透视九十年代中期的经济生活的变化。第二辑《企业家的空间》则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了中外企业家的地位、角色、功能和产生的背景。作者虽大多为财经世界专家,但文字表意通俗而不失内涵深刻。一位著名经济学教授曾感叹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选题净是些大而无当的超级课题,动辄体系、模型,自我循环,自得其乐,说到底是逃避复杂的经济现实。财经丛书所提倡的文风恰恰是上述眼高手低者的反面,在“准确趣味地透视生活事实和心态”的同时,“财经丛书希望的文风和内容是精细的热炒或经得起品味的小菜一碟”,如果财经丛书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这种风格,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见解独到而文笔生动,则前景蔚为可观。
(《变化中的中国经济生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版,19.80元《企业家的空间》,学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版,12.00元。)
海派经济学的一面旗帜
“我是非洲文学的一部分”
和平的真义
《周报》沧桑录
新闻译员分行的内心生活
权力的黑光
在战争与现代生活中回荡的日本电影
无题
从历史实际出发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