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北魏孝文帝”与“魏文帝”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周兴茂
期数
1997年04期
由于一九九六年第六期《读书》杂志所登《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一文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行了基本肯定的评价,并称北魏孝文帝为“盖世英雄”,所以,引来了第十期《读书》杂志的《魏文帝改革是否有当代意义》和《未必有这么高》两篇商榷文章。
笔者想指出的是,安徽刘小平在其《魏文帝改革是否有当代意义》一文中,为何将“北魏孝文帝”直呼为“魏文帝”?实际上,这两期《读书》中所谈的都是“北魏孝文帝”,而非“魏文帝”,这是两个前后相差二百多年的帝王。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曾有过三位“文帝”。第一位是“魏文帝”,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他于公元二二○年建立魏国,称“魏文帝”。这位魏文帝曾于黄初二年即公元二二一年,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进行了秦始皇币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币制改革,他以国家法令正式取消金属货币,重新确立实物货币的统治地位,以明文规定布帛谷粟为主要货币,从而使中国的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滑坡,出现严重衰落。第二位就是公元四八五年的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史称“孝文帝”,他的均田制、迁都和汉化政策,确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两期《读书》讨论的对象都是这位“孝文帝”,他与“魏文帝”前后相差二六五年。第三位是公元五三五年的西魏文帝元宝炬,但实际上西魏的实权被鲜卑人宇文泰所掌握。宇文泰控制西魏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从而增强了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三位“文帝”,各处不同的时代。一曰“魏文帝”;一曰“北魏孝文帝”或史称“孝文帝”;一曰“西魏文帝”;这些都是十分清楚的。但为什么会出现“北魏孝文帝”与“魏文帝”的张冠李戴呢?这恐怕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者下笔之时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二是编辑也有疏忽。
“北魏孝文帝”与“魏文帝”
彼得·泰勒《老林故事及其它》
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修订版序言
漫谈“意识流”手法
“公平”
《无个性的男人》与《没有个性的人》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书叶小集
在不幸的民族灵魂中铸造良心
为什么说曹刿和曹沫是同一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