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学术精神的一曲挽歌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郝学伟
期数
1998年02期
大凡做学问者,尤其是从事人文科学者,在读罢葛兆光先生的《学术的薪火相传》(见于《读书》一九九七年八月号)一文之后,大概都会为昔日的学术传统和精神的高尚而生敬意,为今日学术精神的失落而痛心惋惜。
学术精神的承担者,在于知识分子。因此学术精神的高贵与低贱,与知识分子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实的浮躁空气,使得人也浮躁起来了,就连把持社会良心、守卫“永恒”与世俗防线的知识分子也无法免于其难了。知识分子下海者不在少数,在“永恒”与孔方兄的较量中,后者在知识分子心目中占居了上风。这尚可以理解,市场经济嘛。但不可理解的是,知识分子对知识及其价值的轻视,甚至于亵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某青年才俊,出版了著作多种,发表了论文多篇,字数数百万。以这样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却没有带来中国学术的新繁荣呢?就是几年前颇为热闹一阵子的“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其中又何尝没有炒作的成分在内呢?大学(姑且不论中、小学)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又是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正因为如此,大学就应该有大学的气度:保持自由的空气,树立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而不是权力、世俗为依归。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学校当中没有个性化的老师,不得不把学生放在那僵化的生产线上批量地生产。再过些年,又到哪里去寻找那学术精神呢?这值得每一个知识分子去反思、去内省。
学术精神的一曲挽歌
知识的争议性与面向生活的敞开性
蹭向混沌
山山水水总在是与不是之间
从帝王的镜子到人民的镜子
一位执着地追求光明的诗人
一门切实而奇妙的学问
鸦片与烟草
《脚踪》序
走出“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困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