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传记人物的形象“还原”
栏目品书录
作者尚辉
期数1998年12期
  吴冠中传记《圆了彩虹》的作者,以传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作为对自己的首要要求。他的求实和严谨,使吴冠中破例向他提供了大量珍贵材料、信件和采访的线索及名单,使这部传记成为信史。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像和创造,但传记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刻画只能是“还原”,即作者在塑造传记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个性特征时所做出的判断和发挥的艺术想像,必须限定在有限的事实时空中。因此,传记文学中人物形象“还原”和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圆了彩虹》中,作者发挥的创造性都是以素材史实为依据的。作者把吴冠中放在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揭示他的彷徨、向往、执著与追求和社会时代之间的联系,它是作者运用素材和自己的学识将主人公“还原”时的一种历史背景的运用和推理。而对于吴冠中思想性格的塑造,除了以他本人原话为铺垫,作者还借用他者的眼光塑造吴冠中的形象——“吴先生是个感情绝对外向的人。强烈的爱总是燃烧着他的心,使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他的爱常常会超出血液对情感的负荷量,如果没有艺术来分担这些负荷,吴先生的一生要怎么度过是难以设想的。”这是吴冠中晚年时的研究生钟蜀珩的话,作者之所以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去正面进行这种方式的塑造,正是出于消除读者单一从作者的眼光中获取的印象。这既是纪实性技巧的一种笔法,也是对素材史实的尊重。
  执拗、倔犟、耿直、疯狂,是吴冠中的个性,它表现在艺术上就是“以顽强的韧性不屈不挠地沿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和方式独立向前”。吴冠中个性最亮丽的风景都是在最重要的艺术选择中展露的,而作者正是通过他学者式的视线来解读了吴冠中的这些个性。据作者理解,吴冠中的人生道路经历了五次重大的选择,这五次又无不是艺术道路的选择。站在这五个三岔路口,既显现了他艺术个性的特征,也展示了他个性的风采。
  他第一次弃工从艺的选择阻力来自父亲的农民意识,这反衬出他人物个性和艺术个性中“涌动着凡高滚烫的热血”。
  如果把他毅然归国的第二次选择仅仅理解为“爱国行为”,他的人物个性绝不会那么鲜明。“他留学异国,却不想为别人的大花园添加一朵借土开花的洋玫瑰。他偏要回来,矢志开出自家的带乡土气息的新腊梅。”正是从吴冠中现代形式结构的东方温床和中式培养基的艺术个性之源中作者解读了“毅然归国”个性行为的深刻性。
  由画人物改为画风景,是吴冠中的第三次选择。它所表现的艺术个性是决不肯屈从于当时对艺术的滥用,作者用他内心充满的痛苦来揭示他作为艺术家固执维护自己对艺术无比虔诚的人格力量——“他宁肯忍受冷落和寂寞,也决不放弃对真情美、形式美、意境美和韵味美的追求……他永远难忘法国老师苏弗尔教授的话:艺术有两路,小路作品娱人耳目,大路作品撼人心魄。也许由于出身贫苦吧,他一向把娱乐看作是奢侈。如今为了艺术而避入风景的防空洞,这是不是苟且偷生?这是不是放弃了以艺术震撼社会和人心的初衷?”
  作者把油彩和墨彩的转轮兼作看作吴冠中人生的第四次选择,是完全从艺术个性特征的角度再次展示人生历程的个性光彩。在吴冠中艺术个性的至高处,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实际是他艺术探索的一体两面,犹如一把剪刀的两面锋刃。他往往既用油彩又用墨彩表现同一题材同一画面,反复比较黏稠与流畅、浓重与透明、厚实与虚空、块面与点线之间既对立又互补的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像吴冠中这样走在油彩和墨彩之间,为不同的心声寻求形式结构同美妙意韵结合的画家并不多见。作者从这个艺术个性去刻画他的人物性格:“既有热烈外向的个性又有执著圣洁的纯情,既喜欢浓艳的色彩又喜欢素白的情致,这是吴冠中性格与爱好的两极。”吴冠中第四次选择既是艺术选择更是性格选择,这样的释读是可称入骨三分的。
  他的第五次选择实际上是一次艺术创造的升华。这种升华,使吴冠中那“自然/感觉”抽象、“形式/意韵”构成、“油彩/墨彩”混血的“自然/形韵”画派,既区别于写实派,又区别于西方抽象派,而且比中国传统写意派更具有现代感和形式感。第五次选择是使吴冠中成为吴冠中的选择,他在完全孤独中探寻自己的路。这是吴冠中个性最鲜明、最闪亮的地方——“他始终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子那样老老实实地讲真话,既不为托庇而逐‘风’,也不为趋新而赶‘潮’,以顽强的韧性不屈不挠地沿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和方式独立向前。”作者为他“一意孤行”个性的塑造投去深沉而饱满的力量。
  一个出色的、富有个性意识的画家,他的人物个性色彩必然显现在他的有形的、可视的艺术创作追求中。因此,他的人物个性的塑造也必定不能够脱离对于他艺术个性的解读。
  《圆了彩虹》从学者的视线,把艺术个性的探微和人物个性的塑造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艺术个性揭示出了人物个性那隐蔽深刻的一面。
  (《圆了彩虹》,翟墨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一版,25.0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