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比革命更革命
栏目诗画话
作者陈四益
期数2000年01期
  三十年代,郭沫若借历史题材隐喻现实,写下了许多富于激情与诗情的历史剧。张春桥撰文批判说:“借古代的事情来写作,这无疑是故意抛开现实而去寻求过去,川过去来表现现在。这是百分之百的不正确。”
  萧军写了《八月的乡村》。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它“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凡有人心的读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是有所得的”。但是,张春桥化名狄克对《八月的乡村》大张挞伐,说它不真实,说作者没有正确的指针,不应当从东北回来,还需要长时间地学习,说萧军应当修改或重写一部等等。
  鲁迅逝世一个月的时候,仍怀深深哀痛的萧军和萧红,在祭扫墓地时,焚烧了《译文》、《作家》和《中流》这儿种刊物的纪念专辑,以告慰鲁迅。张春桥又在他编的小报上发表文章,讥嘲这是“孝子贤孙”传播迷信的幼稚行为。
  任何时候,都有一些比革命还要革命的人,也有一些比革命还要革命的文章。他们扼杀进步的事物时,不是用因其革命的理由,而是用因其不够革命的理山——一种更为可怕也更难对付的理山。奇怪的是这样的扼杀者在不同的时期始终是很吃香的,至少也不曾倒霉——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特别要警惕“左”。
  诗曰:
  高调从来响彻天,
  牛皮吹破照升迁。
  银瓶每在井口碎,
  偏把银瓶置井边。

  丁聪画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