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平心静气论胡适》补正
栏目读书平台
作者林毓生
期数2000年02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号《读书》发表的拙文,第61页第一行有一处读者不易猜到原意的误植:“兴奋”,应作“与旧”;那句话应是:“而新的‘典范’的突破性的发现,除了与旧的‘典范’具有辩证的关系以外,乃是‘内在理性’的突破。”
  另外,胡适在一九三五年曾声明要以“充分世界化”取代“全盘西化”,认为前者更能确切表达他的主张。但,笔者在拙文中则说:这只是修辞——而非实质——上的修正;实际上胡先生并未改变他的“全盘西化”的立场。我的这项论断——为了避免引起读者的误解——也应进一步稍加解释如下:“充分世界化”,从文字本身的意思来看,当然不是全盘西化。“充分世界化”似是指谓一个理想,即:有意识地投入一项创造地整合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工作。然而,这不是胡氏的意思。他说他之所以要用“充分世界化”取代“全盘西化”是由于后者“的确不免有一点语病。这点语病是因为严格说来,‘全盘’含有百分之一百的意义,而百分之九十九还算不得‘全盘’……为免除许多无谓的文字上或名词上的争论起见,与其说‘全盘西化’,不如说‘充分世界化’。‘充分’在数量上即是‘尽量’的意思,在精神上即是‘用全力’的意思。”所谓“世界化”,对于坚信历史的进步性与杜威式工具主义的胡氏来说,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杜威式工具主义所阐释、所主张的现代美国文明,将是世界一切文明的标准与鹄的。所以胡氏说,这样的现代美国文明“正在迅速地成为世界文明”。“充分世界化”,就是“尽量”、“用全力”使中国文明变成杜威式工具主义所阐释、所主张的现代美国文明。胡氏承认“固有文化的根本保守性”,中国文明不可能变成百分之一百的现代美国文明。他甚至说,“如果我们的古老文化里真有无价之宝,禁得起外来势力的洗涤冲击的,那一部分不可磨灭的文化将来自然会因这一番科学文化的淘洗而格外发辉光大的”。这些话只是告诉大家他所主张的“充分世界化”,并非违背常识,也不是逃避客观世界的空想,其未来的结果还可能使得我们古老文明的一些成分“发辉光大”;但,那些未来必然的与可能的文明变迁的结果,都必须建立在现在“尽量”、“用全力”使中国文明变成杜威式工具主义所阐释、所主张的美国文明之上。他在认知的层次上与价值的层次上,对他所谓的西方文明都是以一元式的方式进行与投入的,所以并无多元的复杂性。总之,对胡氏而言,中国人民所应采取的文明变迁的纲领,无论称之谓“全盘西化”也好、“全心全意接受西方文明”也好、或“充分世界化”也好,就是需在最大程度上接纳现代西方文明(亦即:杜威式工具主义所阐释、所主张的美国文明)。虽然他对“全盘西化”做了上述修辞上的修正,就他对文明变迁的正面态度而言,他肯定“全盘西化”的根本立场,并未改变:他继续主张全盘化或整体主义的西化。
  换句话说,在“事实”的层次上,他的“全盘西化”论,当然不至于荒谬到违背常识的地步——以为将来的中国文明经过他所谓的“全盘西化”以后,就会百分之百地变成他所认同的、杜威式工具主义所阐释、所主张的美国文明。但,在“应该”采纳的——价值和解救中国的方法的——层次上,他过去所主张的“全盘西化”与现在所提出的“充分世界化”并无不同;这两个口号蕴涵的相同实质是:愈尽量愈用全力接受他所认同的美国文明愈好。(以上引文见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均收入《胡适论学近著》,上海:商务,1935;Hu Shih,“The Civilization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in C.A.Beard ed,Whither Manrind,New York,1928.)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