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悲悯与拯救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摩罗
期数2000年05期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是一九九九年在纯文学圈子中反响最大的一部小说。它写得很精致,文笔也不错,当然也不乏深刻和犀利。可是,它基本上处在张炜《古船》、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陈忠实《白鹿原》的文学想像和艺术模式之中,就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展现中国人的生活面貌,揭示中国人的历史逻辑。从远处说,这也就是《三国演义》和《官场现形记》所构成的文学模式和传统。
  由于有了《古船》、《故乡天下黄花》等作品的出现,我对这种思路一直有所期待。可是,《羊的门》没有满足我的期待。它只是比《古船》等作品更精致,把中国社会的腐败糜烂展示得更加充分,却没有提供更多的东西。中国作家几乎用了全部精力关注社会历史并表现出严重的无可奈何,一方面固然说明了社会积弊的深重,另方面也说明了作家们精神空间的狭小和艺术想像力的衰竭。
  应该出现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新的文学模式,它不只是将社会洞穿,而是将人类文化和人类一切游戏规则洞穿,将存在本身洞穿;不只是期望在社会内部解决社会纷争,收拾社会残局,而是引来一团上天的辉光,给人类的心灵一些温暖和抚慰;不只是展现给人们看你现在是什么状态,而是告诉人们你应该是怎样的、你可以是怎样的、你可能是怎样的。告诉人们你现在是怎样的,这是新闻记者的事。在缺乏新闻自由的国度,文学有时履行一些新闻的职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仅仅在新闻的层面穿行。更为根本的说,作家的切入点应该是人类灵魂。
  是时候了,应该认真研究由《圣经》和《卡拉马卓夫兄弟》所体现的文学态度和模式,那是悲悯与拯救的模式。还要充分消化《红楼梦》所蕴涵的精神和文学资源,以及直面人类精神困境的《当代英雄》(莱蒙托夫)、《孤独者》(鲁迅)、《变形记》(卡夫卡)的资源。中国文学必须从社会表象中超脱出来,朝灵魂的向度、存在的向度、悲悯与拯救的向度寻找出路。迈不出这一步,中国文学就很难出现大的起色。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