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大浴大洁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徐静静
期数
2000年07期
记得铁凝在《河之女》前言中提及散文创作,说真正的好散文由于其最显真面的特性因而自有“时尚打不倒的魅力”——这句话我以为也可用来评价她的小说《大浴女》。
《大浴女》封底提示有这么一句话:“为人类所应具备的高尚情怀和生活信仰准备了无数催人泪下的细节。它恢复并唤醒了人所以叫人的那部分高贵和尊严:同情、怜悯和追问灵魂的自由……”
确实,“无数催人泪下的细节!”不是么,“心灵常常因细腻而伟大”(摩罗)。
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书中人物的“内疚”。是谁说的,良心的谴责是对道德者的最高审判。是的,内疚才是自我拯救的希望,内疚才是洗涤道德感情的开始,内疚才是通向坚定信念完善人格的必由之路。如同傅雷在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前言中说:“……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经历了一番历练,终于“她拉着她自己的手一直往心灵深处走,她的肉体与她的心就共同沉入了万籁俱寂的宁静”,大浴女得以蜕变为或还原为大爱者。
当然还要继续前进,朝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很难设想一个不知道内省的民族还有什么光明前途可言。
毕竟光明在前,“就让我重新开始吧”,去爱去生活。小说结尾处出现的那个小女孩,——“仙草一样的生命”,她能使人联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末尾出现的那个孩子——他是谁?
他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大浴大洁
历史中的是是非非
阿尔勃·曼求尔《黑水》
文讯
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耶稣手中的罗马银币
走出“低潮”的希望
另外的思想
医学向社会的复归
审美经验研究的创获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