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六百年前的南京城
作者
张群
期数
2001年01期
看明史,总让人怀疑历史进化论的正确性。从十四世纪中叶到十五世纪初的半个世纪里,从淮北渡江过来的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相继在虎踞龙盘的金陵大开了杀戒。在六百年前的南京城里(当时叫应天府),可能看不到“灯影”,也听不见“桨声”。明朝人一定很羡慕朱自清和俞平伯。
朱元璋残忍的本性在这座他“以为根本”的城池里得到了尽情的宣泄,仅在他晚年的“蓝玉”一案中,就杀了“凡万五千人”——杀得他自己也觉得有点过了,下诏叫不要杀了,并要他皇太孙行仁政。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如果说与乃父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大兴杀戮的时间更早,在四十岁多一点的中年时就开始了。虽然与父皇的一次杀“凡万五千人”相比,朱棣的最高纪录是方孝孺一案——才杀了八百人。
在十四世纪前后五十年的南京城里,实在是看不到一张欢笑的脸孔。汉武尚有东方朔,明朝是连解缙也要杀的。如果说历史是进化的,何以在隋唐的统治者身上隐约可见的一点人性的影子,在一千年后的明代皇帝身上很难见到了。
到二十世纪初,蒋介石来到了南京城,他又尖又细的声音从此在中国响了二十多年:“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这就是他对“民国国民”的态度。他没有想到的是竟会有人来和他抢这个杀人的权力,而且是那帮他从来未放在眼里的倭寇。他们把他从南京赶跑,然后“借地开刀”,杀了三十多天。这次标准更宽了:“是人就杀。”应该可以说相比于明朝的皇帝,二十世纪的独裁者和侵略者人性丧失得更多。
杀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但南京好像因此成了一座不祥之城,虽然一再有人说它有“王者之气”。专制是可恶的。即使其只是一丝气息,一点回忆,也使人倒胃。
六百年前的南京城
我们如何失去了瓯剧
我最爱读的书
蓬屋说诗
《汉语大字典》
《散文选译》序
杂感两则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谈忧乐
俞平伯先生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