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即兴描述的信史
栏目
读书短札;经典印象
作者
李庆西
期数
2002年01期
经历过二十世纪的革命与冷战,对于知识界吠形吠声的思想陋习,世人总算见得多了,血水与泪水不断记录着历史的教训,却不断被匆忙翻过。当这个世界一再被格式化之后,资本全球化的理论表述又成了新的神话。其实,那些关于发展战略之类的高谈阔论多半是扯淡,只要看看世上贫富差距愈益扩大的现实,可知早年的理想主义未必尽是痴人说梦。上个世纪初叶的故事的确过于悲怆沉重,诸般是非曲直可谓一言难尽,如今更在“知识”层面上被搅得混乱不堪。比之许多人文学者的宏篇大论,倒是当日少数文学家的即兴描述尚给世人留下一份信史。高尔基那些饱含感情的文字就是这样一份历史档案,它告诉后人:当初革命是怎样发生的,那些自由、公正的诉求是怎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处于苦难与动荡的时刻,高尔基对于人间的专制、愚昧以及人性中一切卑劣的东西都有着特别的感受,因而他总是操心着文化的命运。所以,当人们开始以革命的名义戕害革命的理想的时候,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那种善恶颠倒之势。针对这类事况,他写了不少文章,字里行间时时闪露着来自底层的智慧和文化人的良知。对于当时政治宣传营造的那种“粗野情感的氛围”,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把人搁在猪圈里,还要他成为天使,这种要求是愚蠢的”。过去有人以为高尔基的文章只是所谓“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其实完全相反,那恰恰是能够超越混乱现实的冷静观照,里边有着一大堆“不合时宜的思想”。
即兴描述的信史
最新小说一瞥
读《春泥集》有感
“杀君马者道旁儿”
两本书的启示
罗章龙与康德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玉露凋伤枫树林
自己的声音
“我的爱读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