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旧书情结
作者刘涛
期数2002年10期
  一九七四年,我在武汉一所中学教语文,大约是“读书做官论”已经批“臭”了,教育界正在批判“读书无用论”,颇有“回潮”之势。高中同学杨新民在废品公司工作,知道我爱买书,恰好有一批旧书要运到纸厂处理,他说通了领导,给我一个方便。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专挑“文革”以前出版的书籍,一边“淘”书,一边看书,扒了整整一个下午,弄得满身灰尘,买回了三四十本,包括难得一见的《胡风反党集团资料》、《<红楼梦>研究批判资料》,足足装了一网兜。
  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也是那次淘书的重大收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五五年七月第一版,印数五千册,软硬封,书的品相好,用纸也精良,“定价2.70元”。书封上的书名用古厚遒劲的草书题写,右侧“邓之诚著”也是草书,内封的书名题字作铁线篆。一九五六年三联出版的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内封书名也是铁线篆书,颇有沉静的书卷气息。这样绍续古风的内封设计,现在很少见了,偶有所见,书法飘忽浮躁,大坏读书的好心情。一九九六年六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骨董琐记全编》点校本(赵丕杰整理点校),加入邓先生的《松堪小记》,此版只印了二千本,不算多。出于旧情,买了一册做备用,新版的书封设计得太跳眼,我还是喜欢过去的三联版。
  从版权页上知道,当时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地址在“北京东四头条胡同四号”,三联书店则在“北京东总布胡同十号”,都在北京现在的东城区。我想,写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出版史,这两个出版机构不能不提及,眼下北京大事拆旧建新,许多老房子都消失了,不知道这两处为读书人提供精神食粮的办公之所还在不在。有心人摄下一点照片就好了。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