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们都是科幻迷
栏目科幻迷俱乐部
作者星河
期数1993年第1期
这里一块平等的青草地,敞开胸怀欢迎科幻迷。可以在这里说飞碟说时间隧道说基本粒子,也可以随便说说自己。相聚就是欢乐,真诚才会赢得友谊。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水平高低,而是——参与!
自费印书的吴岩老师
我自幼酷爱科幻,任潮起朝落,痴心依旧。1991年9月,我首次到北师大去听吴岩讲科幻课。在听众中,仅我一个外校“访问学者”。
顶着烈日,一个年轻人骑车而至。他就是吴岩。
回家翻出泛黄的旧书,《引力的深渊》作者处赫然印着“吴岩”。原来他就是那个从中学就写科幻的作家!
自此每周四下午我便坐在新2教室8排32号贪婪地吸取SF精华,假如脚下有地毯,也许会象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马克思专座下的地面一样,被磨出印痕。
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介绍SF资料,吴老师自费印了1000本《科幻小说教学研究资料》。我和杨鹏找人花了一晚上搞出25万字的校样,为此吴老师将我二人的名字列于书前协助者中。我们掏钱买书,郑文光先生尚且解囊以购,何况我辈?三期课下来,教材已卖一半。
杨鹏和严蓬
一次课后,我和杨鹏互留了地址。等我去找他时,瞥见他床头上写着“我要用‘力’与达斯·瓦德战斗”,过去的记忆一下被激活。我也曾上百遍翻读《星球大战》,我也曾自比卢克,意欲用‘力’击败瓦德拯救公主。真是心有灵犀。迄今为止,杨鹏已发SF6万字,四篇见于《科幻世界》。由于信箱管理不严,杂志经常丢失,他却笑道:“看来还有比我更爱科幻的人!”
另一SF迷严蓬也效法杨鹏,从北校赶来听课,致使吴老师决心将第三期课开到北校。初次见面,我便指严告杨:“这也是咱们同党。”严蓬计划购置微机一台用电脑写作。自从他生此念,每回见我必称还差多少银子。9月底我吐血宴请几位科幻迷,他问我能否不赴宴然后倒找给他那部分钱,直到我严辞拒绝后他才入席。
李翔与孙燕青
《资料》“编者说明”中还有李翔。直至4月筹办“5月科幻讲座”,我才有幸在吴老师的斗室一睹这位河南小子的尊容。他戴一副独腿黑框眼镜,身穿唯一一套体面的西装。李翔(心理90)是科幻课第一期学员,我执笔写完致《科幻世界》的信后找李翔签名,他手指篇末“……看到中国科幻兴盛便足以告慰九泉,死也瞑目。”要我删掉最后四字,我问何故,他称“不吉利”。我一口回绝:“堂堂大学生哪来那么多迷信?”他想了想,签上了名。
编写《科普创作辞典》科幻小说部分时,李翔捧着一摞词条如期交稿了,然而其中大半不是他的手迹。原来,这家伙找来也爱sP的女生孙燕青帮他誊抄。此后,我们称孙小姐为“李翔秘书”。我们又多了一位SF发烧友。
我们同《科幻世界》
一个科幻迷小组便是这样形成的。我们协助科瞽作协科学文艺委员会举办科幻讲座,为《科普创作辞典》撰写科幻词条,在报刊开辟SF版面,参加科学杂志笔会并“承包”SF系列内容。小组中另一员女将周密找来房间,保证了大家定期聚会。不过那间奇冷无比的小屋没有暖气,维持我们温暖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火炉,以及我们对科幻那执着的热情。
《科幻世界》,我们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