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诗]

作者李白 [唐](701年-762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正文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译文
  【其一】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

  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其二】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其三】

  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

  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

  【其四】

  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

  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

  【其五】

  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

  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

评析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下的一组七绝。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这组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也反映了诗人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

注释
  刑部侍郎:刑部的次官,掌管法律、刑狱等事务。
  晔:李晔,曾任刑部侍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因被人诬陷,贬为岭南道境内的一名县尉。
  中书舍人:官名,唐代撰拟诰敕的官员。
  中书贾舍人至:即中书舍人贾至,与李白同时的诗人,乾元(唐肃宗年号,公元758~760)年间被贬为岳州(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司马。
  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
  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
  湘君:湘水之神。
  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姑且。就,一作“问”。
  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
  湘川:指湘江一带。
  元礼:东汉李膺的字,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元礼同舟月下仙,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任河南尹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朋友郭泰离京还乡时,送行的人很多,但郭泰却只与李膺同船渡河,送行的人望见都很羡慕,把他们比作神仙。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表示对长安的怀念。
  鸿:鸿鹄,即天鹅。
  白苎:歌曲名。
  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
  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句:明净的洞庭湖,好像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君山耸立在湖中,宛如一幅图画。

辑评
  其一

  《唐诗正声》评:《远别离》托兴皇、英,正可互证。

  《李杜诗选》:敖子发曰:游览诗妙在缀景而略写怀古之意。此诗缀景宏阔,有吞吐湖山之气,落句感懊之情深矣。

  《升庵诗话》:此诗之妙不待赞。前句云“不见”,后句“不知”,读之不觉其复。此二“不”宇决不可易,大抵盛唐大家正宗作诗,取其流畅,不似后人之拘拘耳。

  《唐诗直解》:缀景宏阔,有吞吐湖山之气。太白所长在此,他人不及。末句正形容秋色远耳。俗人不知,恐认做用湘君事。

  《唐诗解》:唐云:湘君不得从舜,有类逐臣,故思吊之。幼邻(贾至)亦云“白云明月吊湘娥”,白盖反其语意尔。

  《唐诗归》:钟云:此句正形容“秋色远”耳。俗人不知,恐误看作用湘君事(“日落长沙”二句下)。

  《唐诗归折衷》:唐云:吊泛然者,读《远别离》当自知之(“不知何处”句下)。又云:贾诗“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李盖就其诗意而反之。吴敬夫云:登眺山川,感慨系之,自是人情所有。或谓湘君不得从舜,有类逐臣,故吊之。或谓湘君指杨妃,明皇无从而吊,纷纷傅会,大误后学,不可不知。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作以神胜。

  《唐宋诗醇》:即目伤怀,含情无限,二十八字,不减《九辩》之哀矣。解者求其形迹之间,何以会其神韵哉!

  《诗法易简录》:妙在“不知何处”四字,写得湘妃之神缥缈无方,而迁谪之感令人于言外得之,含蓄最深。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写景皆空灵之笔,吊湘君亦幽邈之思,可谓神行象外矣。

  《李太白诗醇》:潘稼堂云:只言“日落”,未说到“月”。此首伏末首。

  其二

  《唐诗归》:钟云:写洞庭寥廓幻杳,俱在言外。钟云:水月静夜,身历乃知(“南湖秋水”句下):谭云:“耐可”,丑字。

  《唐诗解》:天不可乘流而上,聊沽酒以相乐耳。“赊”者,预借之意,时盖未有月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前首下联,景中含情,落句吊古;此首下联,情中见景,落句悲今。真景实情,互相映发,凌厉千古。

  《李太白诗醇》:潘稼堂曰:乘流直可“上天”,故将船买酒,可至“云边”也:无非形容月色之妙。

  其三

  《唐诗解》:贾生比至,惜其谪;元礼指晔,美其名。二子虽流落于此,能不复思长安而西笑乎?但波心迷惑,莫识为“西天”耳。四诗之中,三用“不知”字,心之烦乱可想。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潘岳《西征赋》“贾生,洛阳之才子”,谓贾谊也。贾至亦河南洛阳人,故以谊比之。后汉李膺,字元礼,与郭林宗同舟而济……用此以拟李晔。二人俱谪官,故用桓谭《新论》中“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之语,以致其思望之情。

  《李太白诗醇》:稼堂云:第三(首)月下有人。

  其四

  《李杜诗选》:刘须溪曰:自是悲壮。

  《唐诗解》:秋月未沉,晨雁已起,舟中之客,霜露入衣而不知,岂乐时忘返耶?意必有不堪者在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惊心迟暮,含思无限。

  《李太白诗醇》:谢云:前二句,景之远;后二句,景之近。稼堂云:前首是夜月,此首是将晓月。

  其五

  《李太白诗醇》:稼堂云:不言月,想是天晓也。此首应第一首。

  总评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洞庭诸作不专写景,须看他一段无咧之思。

  《柳亭诗话》:太白《洞庭》五绝,结句三用“不知”二字,亦强弩之末也。

  《李太白诗醇》:潘稼堂曰:游湖于今日之晡,而月,而月下人,而将晓月;想客散于明日天晓以后,故首尾不言月也。章法极有次第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