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有意义、有远见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朱虹
期数
1982年03期
熟悉《大卫·考柏菲尔》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幼年的大卫在苦闷时就逃到十八世纪小说的世界里,他在说到给他“带来幸福的”那些作品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斯末莱特的《蓝登传》。这是作者狄更斯个人经验的写照。狄更斯深受十八世纪小说的影响;同样,萨克雷在《英国幽默作家论》一书中,对菲尔丁、史特恩、斯末莱特等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奥斯丁也喜欢读十八世纪的理查逊……我们一般视为英国文学高峰之一的十九世纪小说是与十八世纪小说一脉相通的。可以不夸大地说,十八世纪小说哺育了英国的整个一代作家。事实上,十八世纪小说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是第一个高峰,有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它没有英国十九世纪小说中难免流露的道德化说教或感伤情绪。在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看来,仅就这一点而言,它甚至比十九世纪小说更高一筹。
关于《蓝登传》的作者斯末莱特及其创作,译者杨周翰先生在译后记中都做了详细介绍。《蓝登传》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平经历,带有自传性。通过蓝登的一生,小说表现了广泛的英国十八世纪社会生活。这是一个冷酷、野蛮的社会,其中活跃着一群病态、丑怪的人物形象。对于习惯于十九世纪小说的读者来说,斯末莱特的风格也许未免过于粗野。书中充满没有心肠的诈骗和残酷的暴行,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一种冷漠、理所当然、毫不介意、甚至取闹的态度对待这一切。这种特殊的色彩、情调和气氛形成了斯末莱特式的独特风格。它是作者个人气质的流露,也是尚未建立资产阶级精神文明的时代气氛的反映。
斯末莱特在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当中虽然不能列为首位,却也占据自己的一席地位。他不仅对英国的流浪汉小说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而且还是最早写航海题材、外国题材的小说家之一,他在许多方面都预示了小说发展的新天地,可惜由于个人教养的局限,未能亲自充分发掘那些可能性,只能留待后来者去完成。然而他对英国小说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如在狄更斯的那些极度夸大(不仅性格特征而且外貌特征也夸大)的形象中可以看出斯末莱特的直接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西方荒诞派文学、黑色幽默小说那些畸形、丑怪、荒诞的形象,那种对人类痛苦与灾难漠然视之,甚至加以嘲讽的态度,难道不是与斯末莱特有相通之处吗?显然,在摸索怎样表现一个冷酷、野蛮、异化的世界时,西方现代作家是可以从斯末莱特和十八世纪小说中得到启发的。
我国开国以来对英国文学的介绍评论向来以莎士比亚和十九世纪小说为重点,当然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相对而言,十八世纪文学,包括小说,就比较地被忽略。五十年代,杨绛先生的菲尔丁研究最早提出了十八世纪小说在理论观点和创作实践方面的贡献,本该引起我们重视这个学术领域、注意研究小说发展的“流”。可惜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充分认识这个问题在学术上的意义,就遇上了十年动乱。
现在,北京大学杨周翰先生译了斯末莱特的《蓝登传》,译笔严谨洗练、忠实而又创造性地传达了原作的粗犷风格。这不仅在当前外国文学介绍工作中别开生面,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鲜的天地,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介绍中补上了一个重大的疏漏,再次提醒我们重视英国十八世纪文学。杨先生做了一件有意义、有远见的工作。
(《蓝登传》,〔英〕斯末莱特著,杨周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八○年一月第一版,1.70元)
有意义、有远见
雅赌与俗装
“红旗开处……”
徐渭《书朱太仆十七帖》正义
有限的公正
《挽歌》的挽歌
无以解脱的困境?
辫子王朝的闲话
维柯思想简论
拒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