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第五骑士》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卞一
期数
1982年08期
我读了《第五骑士》中译本,觉得实在没法给以好评。
《第五骑士》原文版,是由法国罗贝尔·拉封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出版的。作者是法国人杜明尼克·拉彼埃尔和美国人拉利·科林斯(中译本却把两个作者都当成了法国人)。中译本“内容提要”称此书为“一部科学侦探小说”,就首先令人惊异。小说的梗概是说,卡扎菲于回历一四○一年五月六日(即公元二○○○年以后)把最后通牒录在磁带上,通知美国总统,要美国在未来三十六小时内迫使以色列撤出在公元一九六七年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否则,卡扎菲将命令已偷运到纽约市的一颗氢弹炸毁该城市。美国总统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通过各种途径与卡扎菲等进行交涉,并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包括疏散城市人口等。最后,炸弹没有爆炸。这种耸人听闻的故事,西方流传颇多,如果交待清楚它的出版意图,翻译出版似也无可厚非。但从此书的内容上来看,它与科学了不相关,作为以出版科普读物为主的国家出版单位,使用“科学”二字就更应确切,不应把这种根据街头传说加以渲染的政坛奇闻式的幻想小说也包罗到“科学”名义下来。至于说到“侦探小说”,这倒是风行一时的时髦货,“票房价值”一度甚高,出版社非要把它拉扯到“侦探”的名下,用意也很明显,但读者仍然要问,这同“科学普及”有何关联呢?
中译本随意改窜原文,将原著中泛指的美国总统,给予坐实,随意加上了具体人名。这不仅违犯了译文要忠实于原著的原则,而且把小说大大现实化了。出版者不考虑我国现有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以及出版物的国际影响,任意添加人名,这是不严肃的。
谈到此书的译文质量,我认为也是极为粗糙的。和手头的原文版对照了一下,中译本几乎每页都有几个错。如中译本第7页,原文为实行某种“新政”(指罗斯福新政),却译成了“从事新的挑战”;第14页的夜总会(le cabaret),译成了“咖啡馆”;第25页赛马场上的赌博(Iesbookmakers),却译成了“剽窃编纂”;第6页星期日的简单饭菜(so-bre repas dominical),译成了“多米尼亚简朴的饭菜”。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第24页原文为:替中央情报局干黑活的新闻速记员,渴望抢先获得内幕新闻的野心勃勃的年轻记者(…sténos de presse tra-vaillant au noir pour la C.L.A.,jeunes 1oups affamés de scoops);译文却成了“新闻速记员偷偷地为中央情报局干活,象一群幼小的饿狼,恨不得能抢先捞到一条重要的内幕消息”。诚然,翻译如何能够做到准确、流畅,常需反复探讨,而一般译文出现个别不准确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但《第五骑士》中译本不是翻译水平的问题,而是翻译和校订粗制滥造的问题了。
(《第五骑士》,〔法〕拉彼埃尔等著,陈树青译,科学普及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二月第一版,0.45元)
《第五骑士》
小心地守护学校的历史
阿尔勃·曼求尔《黑水》
珠帘秀
我的南部意识
《西昆酬唱集》刍议
天人
由人而圣而希天
王国维诗词臆说
从权力支配法律到法律支配权力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