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恢复合同制
作者黄仑
期数1979年04期
  近来,常常听到有人给编辑加上“老爷”的尊号,心里颇不以为然。试问:百花园里姹紫嫣红,哪能没有编辑的扶持?作为党领导下的出版工作者,比拟之于“园丁”,或者差近,“老爷”之諡,实不敢苟同。
  然而,也听说一些怪现象。如某编辑部向某翻译家约稿,旦夕临门,急如星火,言词恳切,出版,么?“不成问题”。译者于是乎穷业余之精力,搔首捋须于灯下,成若干万言,欣然交卷。却不料手稿从此音信全无,春去秋来,又到了柳絮槐香的季节,仍是石沉大海。译者开始沉不住气,打听一下,回答是:尊稿拜读,极好极妙,可惜因为虽然不过所以,只好转到××编辑部去了。译者循此线索追踪下去,愈追愈渺茫……
  而这情况却居然绝非个别。似此看来,“老爷”之諡竟良有以也。
  文字工作,又称笔耕,要绞脑汁,斑双鬓,滴汗水的,是种生产精神食粮的劳动。目前这类“劳动力”还远非足够,应加爱惜。当其始也,头脑发热,四面出击,及其终也,若无其事,弃如敝屣,此种作风,何以取信于人?不加改变,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能无碍吗?
  话说回来,王熙凤讲得也对,各有各的难处。编辑工作辛苦,人所共知。再好的计划,也有个改变调整。还有稿件的质量如果存在着问题,也是不大好办的。但是,无论如何,后果全由“劳动力”承担,总是不大公平吧!
  据说过去有种“合同”,约稿时签定。由于合同有约束性,可以使双方更慎重,更负责任,看来是种好办法。办法既好,何不早日恢复起来?如果过去的合同制有些缺点,也可以设法改进。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