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不要比棍子,要辩论
作者
黄仑
期数
1979年07期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界一直是“一边倒”的。不是往这边倒,便是往那边倒。偶有“异端”出现,一顿狠批,便压下去了。四人帮时期,更是一道同风,万马齐喑。
四人帮搞文化专制,不必说了。文化大革命前,批判这个,批判那个,不许申辩,不许反批评,问题依然存在,何尝解决了?
近两年来,文艺界可谓生气勃勃,此功此德,非歌不可。但我并不赞成今之“歌德派”。今之“歌德派”,大耍棍子,看了也叫人皱眉。然而,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看不必要。如果双方都耍起棍子来,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结果只是势弱的一方被压下去而已。
李剑同志的《“歌德”与“缺德”》,是一篇代表作,代表着一股力量,从上到下,盘根错节,如果一时压下去,说不定另一时仍会冒出来。我们要求的是:真正解决问题。
为此,我们应当展开争论,而极力避免比棍子。“歌德派”的观点并没有充分展开,哪本书,哪本戏,哪个电影……是“缺德”,如何“缺德”,大家还不清楚。“歌德派”也应当搞出自己的作品,叫人看看这样的“歌德”,工农兵群众是否接受,能否接受;“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在工农兵群众中是否点头,能否点头。我们可以不忙于下结论,而把双方的论断和作品拿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检验。
“歌德派”的对方,也可能有缺点。通过争论,当能克服。
不要比棍子,要辩论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
反常,但不偶然
科学与人
西泠访书记
丁氏父子漫画家
物理学是立足于实验的
法治的局限
盛世修史
符号的组合与思维的开拓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