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眩惑”即是“媚美”
作者
吴言生
期数
1986年07期
陈元晖著《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第34页云:“在美术中,除这两种外(笔者按:指“优美”和“壮美”),王国维又提出一种叫做‘眩惑’的东西。什么是‘眩惑’,王国维有下列一番议论:‘至美术中之与二者相反者,名之曰“眩惑”。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若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则又使吾人自纯粹之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眩惑”之与优美及壮美相反对,其故实存于此’。”(《遗书》第十四册第44页)
高梅森《王国维的境界说》(见《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认为,“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即在优美、壮美之外,他又提出了与二者相反的另一种文学原质,曰眩惑。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而眩惑,则‘使吾人自纯粹之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这一点很重要,它是从叔氏美学思想通向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桥梁,反映了他对文学艺术超功利主义性的怀疑和否认”。
把“眩惑”当作王国维“提出”的东西,实是误解。它也是从叔本华那儿搬过来的,请看叔氏《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译本第289至290页:“壮美的真正对立面的东西——媚美——……是直接对意志自荐,许以满足而激动意志的东西。——如果壮美感的发生是由于一个直接不利于意志的对象成为纯粹观赏的客体,而又只能由于不断避开意志,超然于意志所关心的利害之上才能获得这种观赏,这〔才〕构成壮美的情调,那么与此相反,媚美却是将鉴赏者从任何时候领略美都必需的纯粹观赏中拖出来,因为这媚美的东西由于〔它是〕直接迎合意志的对象,必然地要激动鉴赏者的意志,使这鉴赏者不再是‘认识’的纯粹主体,而成为有所求的、非独立的欲求的主体了。”
可见,“眩惑”与“媚美”是二(译名不同)而一(原义一样)的东西,“眩惑”即是“媚美”,它是叔本华提出的。
“眩惑”即是“媚美”
知识和认知
史料·常识·逻辑
一位哲学家的诗
荷马与我们时代的故事歌手
张戎的《鸿:中国的三个女儿》
话说竹内实
一个婆罗门的故事
文化研究与地区研究
清谈学风漫议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