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一项被忽略了的工作
作者
徐海昕
期数
1987年08期
出国前常听到一些学者发感慨,说依靠中文书籍搞研究工作,要比外文书更难一层,因为几乎所有的中文书籍后面都是不加索引的。当时对此并没有多想,满以为人家是拼音文字,把书稿往计算机里一送,一份索引就编排出来了。
现在到美国来念书,这才发现事情并不象我想的那么“神”。许多工作还需要人去做。近日里我帮一位教授编一部书的索引,由此想到这项工作在中文书籍的印制过程中同样可以完成。
在一部书稿印出校样并基本改定后(即页数基本稳定,不会有大增大减的时候),编写索引的工作就可以开始了。这时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书,定出索引的范围。一般需要索引的主要是专名:人名、地名、书名、概念等等。最好再包括目录中不易看出的议题。但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特点,读者可能要检索的范围也不一样,需要由作者为索引定出一个大致的收录原则。比如,克里斯托弗·希尔的名著《弥尔顿与英国革命》就有两套索引,一个查检书中论及的人物、事件(如内战、牛津运动)、思潮(如清教主义、新教思想)等等;另一个专门查检书中论及的弥尔顿的作品。所以说,定出索引的收录范围是关键的一步。这个工作最好由作者或是同一学科里看过书稿的行家来做。我想,中文的索引也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性,在编制过程中产生出自己的体例。
现在,中文的文字处理机已经在广泛使用了。国内不少出版单位这样的装备想来也是有了,或正在购置中。索引的工作为什么不能也加入到出版事业中来呢?
一九八六年二月寄自波士顿
一项被忽略了的工作
香格里拉与西方人对东方的浪漫情结
理解冬妮娅,更要理解保尔
评历史剧《仓央嘉错》
旧籍重光
欧洲理性思维历史的巡礼
世道人心:前后上下考
有新意的探索
清代政治制度史的一个侧面
碑帖影印的遗憾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