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精神义蕴的洞悉
栏目品书录
作者叶明
期数1988年03期
  萧焜焘为纪念《精神现象学》出版一百八十周年而新近奉献给学术理论界的著作《精神世界掠影》,是一部洞悉精神义蕴的力作,也是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学说而作的初步尝试。
  《精神世界掠影》一书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深湛研究,勾勒出作者致力于创建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的纲要轮廓。
  《精神世界掠影》把正在创建过程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学说简略地概括为“一门关于人性的学问”(第8页)。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正是以人为中心展开论述的。萧焜焘据此提出了与目前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截然不同的独特见解:“黑格尔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对他的哲学体系的构成是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的,他关于人性问题研究的独到见解远远超出了英法诸派以及他的后继者费尔巴哈。”(第8页)关于人性的解剖,关于人类尊严的突出,是黑格尔体系的归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真正掌握了这一点黑格尔哲学的精髓,通过扬弃从而创造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第8页)因此,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应当是从生长发育的辩证观点历史地论述意识形态,从历史发展之流中透视意识形态纵向联系过渡的动态特征,分析它如何从最低级的直接的意识形态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辩证地演化生成最高级的意识形态的漫长过程。
  根据《精神世界掠影》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的学科界定以及构建方法的描述,我们可以大致窥见其体系结构:经济、政治、伦理、艺术、宗教、哲学。它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横向并存不相隶属的,其实它们作为意识形态之一,在意识形态发展系列中是各有其特定位置与特定作用的,它们相互联系,推移过渡,每一个形态对于前者是结果,对于后者是前提”。(第53页)
  应当指出的是,正在创建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当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和纷纭多姿的精神现象,作出全新的概括和总结,努力成为当今时代的精华。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其直接对象,并不仅是现时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与文化的最新成果。虽然从根源上看,思想无疑地要为经济条件所制约,但是,我们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决定论者。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作为一门关于思想意识的科学,是以人类全部历史发展和全部精神现象作其根据和基础,在形式上要以先驱者的特定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精神世界掠影》的作者,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进行了艰苦深入的科学研究,并加以唯物主义地改造和发挥,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精神现象学作了一定的理论准备。
  当然,《精神世界掠影》仅仅是理论准备,还不是理论本身。据该书后记透露,作者正在牵头撰写一部题为《意识形态论》的学术著作。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
  (《精神世界掠影——纪念<精神现象学>出版一百八十周年》,萧焜焘著,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版,1.75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