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宋濂的遭遇
作者辛雨
期数1980年01期
  宋濂在明朝,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学问渊博,文才出众,朝廷重要文告,大都出于他的手笔。他的文名,远播国外。外国使者来中国,都要问候宋先生平安。高丽、安南、日本的使臣,一到中国,就要购求他的文集。日本国内刻印他的《潜溪集》。他所写赠送高丽、安南使臣和为日本高僧写的文章,现都保存在他的文集里。他担任《元史》总裁,这部历史虽然成于众手,编写仓促,存在很多缺点,但仍是一部有价值的历史著作。现存的《宋文宪公全集》,内容广博,文笔雄健,前人评为“辞韵沈郁,体裁严简”,是明人文集中的重要著作之一。他自少至老,每日手不释书,于学无所不通,不愧是明朝有开创性的大学者、大作家。
  宋濂在学术上获得这样高的成就,是经过不断刻苦学习过程的。他曾自述求学从师的艰苦经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他又以自己的学习体会,告诫青年学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说,攀登学术的高峰,并无捷径,只有依靠为学者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这些话都见于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明太祖很器重宋濂的才学,请他做皇太子的老师,并教几个亲王读书。宋濂为人,诚悫谨慎。太祖派人侦察他的行动。一次他宴客,第二天太祖问他,昨天吃酒吗?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他一一从实回答。太祖笑道:“不错,你不欺骗我。”太祖因此信任他。当然,这也说明,太祖开头对他还是不大放心的,不然就不会派密探去监视他了。
  因为宋濂受到皇帝恩遇,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做了官。次子宋璲任中书舍人,长孙宋慎任仪礼序班,都是内廷亲近之职。明太祖很关心这两个年青人,常常教导他们。他对宋濂说:“你为我教导太子、诸王,我也教导你的子孙。”洪武十年,宋濂六十八岁,告老还乡。太祖赠他礼物,祝他长命百岁。此后宋濂每年进京朝见,太祖慰问备至。君臣之间的关系可谓亲厚了。
  洪武十三年,发生了丞相胡惟庸谋反案,宋慎也牵连进去了。这是叛逆大罪,父祖连坐,宋濂被逮捕解京。太祖并没有念旧情宽恕他,要杀他的头。无人敢营救。马皇后出来讲话了。这位皇后,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后,品德高尚,富有同情心,做了许多好事,历史家该给她大书特书。她劝谏明太祖道:“老百姓家为子弟请先生,尚且待之以礼,善始善终,何况天子家的先生呢?宋濂居家,不会知道孙儿的事情。”这话太祖听不进。她陪太祖吃饭,不沾酒肉。太祖问她缘故。她答道:“宋先生快死了,我为宋先生做福事呵!”太祖默然不语,不知是否有所动心,但是放下了筷子。明天下令赦免宋濂,放逐到茂州(今四川茂县)居住。路上,宋濂就死了。宋璲、宋慎仍都处死。宋濂所受优待,就是免掉杀头。
  后人在史书上,查不出宋慎与胡惟庸通谋勾结的事迹材料,因而对这个案件的真实性,不免怀疑。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宋濂对国家的贡献,他的忠诚和正直,明太祖是最为了解的,出事的前一年,还在褒奖他,何以一下子要把他置之死地呢?这事说来奇怪,其实一点不怪,封建专制君主对人的好恶、臣子们的生死安危,不是依据国法,也不是按照正常的情理,而是由君主个人一时的利害喜怒来决定的。宋濂的遭遇,就是一例。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