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古代文论的大工程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梅君
期数
1990年04期
《中国古代文论类编》可以看作古代文论的一个大工程。从体例看,编者把中国古代文论分为创作论、文源论、因革论、鉴赏论、作家论等六编。其中创作论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这既符合中国古代文论的实际情况,也符合重视文艺内部规律研究的时代潮流。这六编构成了古代文论的基本框架。我以为这种类编的形式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古代文论的整体格局;二是便于专题研究。特别是古代文论中有民族特色的一些范畴,像意境、趣味、文气、风骨等,把有关的论述汇聚在一起,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少方便。
本书基本上是语录体,没有注释,但在每一部分前面都有二、三千字的说明,对该部分的内容作简要的评述,并对一些意义比较模糊的概念如文气、风骨等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追溯其源流,这对于在古文论领域涉足未深的读者是有帮助的。编者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对古文论的评价上。应当承认,这些评价大都是比较精当的。如在比较“言志说”、“感情说”与“性情说”时指出,“言志说”往往更多地注重思想——儒家思想,对感情的强调没有“感情说”那样强烈,而“感情说”光讲感情忽视思想,又带有片面性。“性情说”在理论上更完善一些。因为“性情”的内涵,不仅包括思想,还包括感情以及气质、禀性等。这种评论对读者是有启发的。又如“创作论”之二的“说明”中,编者论述了有关“文与道”的问题,指出道学家用“道”排斥感情,用“道”否定“文”,是“愚妄和偏见”,“是扼杀文艺的荒谬理论”,而古文家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等等,不仅没有排斥感情,还很重视文辞,则是颇有“可取之处”。这种说明就不只是对资料的简单评价,而是有所分析批判了。又如编者引袁枚“诗者,人之性情也。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后,指出“这种非功利的纯艺术观点,颇有点离经叛道色彩,在当时不啻空谷足音”,“就其冲破儒家的思想标准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评价无疑是中肯的。但编者又认为古文家“主张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而又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的,人数最多,也最有道理”。这种看法却值得斟酌,当然,编者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
(《中国古代文论类编》,林英编,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第一版,<上>10.50元;<下>8.50元)
古代文论的大工程
天堂即地狱
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关注底层
法国社会的肖像
《阴翳礼赞》
读增订版《岳飞传》
关于注释
《周士第回忆录》
查·陆·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