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韩湘子全传》九如堂本疑非明刊
栏目
读书献疑
作者
王若
期数
1990年05期
最近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八仙全书》,其中收录了明代作家杨尔曾所撰的《韩湘子全传》,出版说明称“校点依明九如堂刊本”。
魏隐儒先生在《中国古籍印刷史》中“明代的刻书事业一章说:“武林人文聚刻杨尔曾撰《新镌批评出相韩湘子》三十回,有天启三年烟霞外史序和精图十六叶,前封面题‘武林人文聚藏板’。”意思很清楚:人文聚本是明天启三年刻,但九如堂刊本是否明刊尚须存疑。
九如堂刻《韩湘子全传》,封面原题《新镌绣像韩湘子全传》,左下镌“金陵九如堂藏”,右下钤有“三多斋发兑”阳文朱印一枚。书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误记为二十字),有图十六页,三十一幅。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三十回,在总回目中回字均刻作“囘”,而在具体回目中则“回”“囘”两体间刻。第一回至第四回刻作“囘”,第五回至二十回刻作“回”,第二十一至二十三回刻作“囘”,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七回刻作“回”,第二十八至三十回刻作“囘”。这种一书间刻二种字体的现象,我认为决不是刻工不同所致,而是后来补刻的痕迹。原因有三:
一、在刻作“回”的章节中,出现了标点断句,或圈或点,或在字旁或两字中间,而这标点在刻作“囘”的章节中是看不到的。
二、最引人注意的是刻作“回”的章节中,“玄”字均缺笔(避清康熙皇帝玄烨之讳),如第十三回中“玄门”、第十四回中“玄理”等词的“玄”字缺笔。可是在刻作“囘”的章节中“玄”字不缺笔。如第一回“赵玄”、二十九回“玄妙”等词,“玄”字均不缺笔。
三、“常”、“洛“二字不见避讳。如第十六回中的“臣常”、第二十回“三洛”等词中,“常”、“洛”不避讳。“常洛”是明光宗的名字,尤其泰昌与天启仅一年左右时间,而明末的避讳又十分严格,如果是明刻本,定当避此二字。
我认为九如堂本《韩湘子全传》不是明天启三年刊,而是据明天启三年人文聚刊本于清康熙年间补刻的。
《韩湘子全传》九如堂本疑非明刊
美国“垮了的一代”之王
自序《行云散记》
古诗与新诗
宁化石壁村的族性认同
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
政治体制改革刍议
编著工具书要严肃审慎
“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美国诗人”
建筑的情态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