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不是地理的地理
栏目
书海浮沉追记
作者
柏元
期数
1990年12期
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一岁,在人生所谓最富有生机的年份里,我沉迷于研究地理学——短短的十年间,我写译了不下十五部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地理书,其中包括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以及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部供初级中学用的外国地理课本。但是只有我最初写的一部书,使我眷念不已——它不仅是我写的第一部地理书,而且是我在正式出版社印行的第一本书(所谓“处女作”)。它勾起了无数往事,想念已经长眠的师友,以及带领我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而她本人却以生命献给了壮丽事业的挚友。
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一九三九年春,我在桂林参加新知书店工作。编辑部设在桂林东郊施家园,过了东江桥,拐个弯经月牙山,龙隐岩,走不多远就是。所谓“编辑部”,其实只有两三个人,主要的负责人是姜君辰(我们在广州抗日救亡运动中早已认识),然后是我这个刚出校门的书生,后来从延安来了个小青年许静——他成天唱着令人神往的《延安颂》,整个“编辑部”的空气顿时活跃起来了。那时的“编辑部”是住于斯,食于斯,工作于斯的小木屋。我是从写出书计划开始工作的:准备编印一套名为《奋斗的中国》丛刊,另外打算出版一套“中国化”的学术丛书,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我在姜君辰的指导下,把两套书的缘起和选题计划搞出来,自己刻了腊板,油印了几十份,分发出去征求意见。读者请勿见笑,那时出版社没有庞大的机构,没有总编室,没有打字员,没有复印机,每一个人都必须做而且能做一切。
不是地理的地理
“布拉格,我的爱”
道其衰矣
三幅英国版画
疼痛:人类的“卓越特权”
民国的三个面相
一个进取者
《中论》标点小误
《榆下杂说》后记
“独怜风雪夜归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