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美国的读书俱乐部
栏目纽约航讯
作者董鼎山
期数1980年06期
  昨日的邮件堆中有一封由“中国书会”(英文名是China BookClub&Fareast Book Society)寄来的征求读者的广告信。这个读书会是新创的。美国现在所谓读书会、读书俱乐部的商业机构众多,而且随读者的兴趣变为专门,有的专售历史,有的专售心理学,有的专售侦探小说。现在出了一个“中国书会”,专售有关中国与远东的书,这可证明美国读者对中国的兴趣,已达到可以使出版商认为有利可图的程度。
  “中国书会”于今年二月开创,开创者之一茀莱·卡普仑(FredKaplan)是纽约的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他曾编了一本《今日中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inaToday),虽只是薄薄一本,却是当代最实用的有关中国的包罗万象的参考书。“中国书会”的广告信,就是用这本参考书作为罗致读者的诱饵。《百科全书》的原价是二十七元五角,如参加“读书会”为会员只取费七元九角五分。
  一般的所谓读书会或读书俱乐部就是用这类方法来诱致读者。每期所出的书给会员的价格也便宜。出版商(书会)的目的是以薄利多售而赚钱。我们这里所要谈的并不是这一个小小的新创的“中国书会”,而是要用这个小题引入大题,谈谈美国近年来的“读书俱乐部”情况。
  在美国最出名的当然是全国首创的“每月读书俱乐部”。这“俱乐部”于1926年开始时,只有4000个会员。后来营业大为扩展,现在已成为时代公司(即出版时代周刊的)的一部分。其他各种“读书俱乐部”也应时而起。它们的广告是极为诱人的:第一次购书,四本精装书只要一元钱;但你每年必须至少再向“俱乐部”购四本书,价目打折扣,有时间读书的读者,又何乐而不为?
  读书会(或俱乐部)的种类,各色各样,令人吃惊。除了上面所述的历史、心理学、侦探小说之外,还有笑话书,专售滑稽书;怀旧留恋过去的书;东方武术书;园艺书之类。这种所谓读书俱乐部全美国共有二百余个,生意奇佳。1979年度经由俱乐部所售的书总数达二亿五千万本,较1978年的数量多了百分之八以上;价值五亿零三百万元,较1978年多了百分之十一以上。专家估计1980年的总数量将达到五亿七千四百万元。邮资是一笔大开支,但是一般而言,俱乐部的生意比较一般书店的生意好得多了。
  “每月读书俱乐部”于1926年首创之时,美国一般人民读书风气并不高,除了城市有书店之外,郊外乡区难得有出售书籍的处所。“俱乐部”开创后,购书可以通过邮局,不但邮局生意大好,而且读者也有了很大的方便。现在美国全国分有三万九千四百十六个邮区。各种读书俱乐部的书已达到每一个邮区。相反的,美国售书商协会的邮寄书,只达到三千多个邮区。这证明,凡是邮购的,大都是经由读书俱乐部,而不是经由书局。
  但是读书俱乐部的发展,也使书局的生意趋好。被读书俱乐部所选择的书籍,往往也是书局畅销的书籍。读书俱乐部无形中成为书局以外的第一个书评者。一般读者以为,如果读书俱乐部选了这本书,这本书一定有价值。因此,书局与平装本出版商也沾了读书俱乐部广告的光。目前美国二个最巨大的读书俱乐部是“每月读书俱乐部”与“文学协会”(Literary Gui1d)。被这二个机构所选的书籍,往往成为每年最佳畅销书。
  读书俱乐部每隔三四星期向会员寄出广告小册,内列最近所选的书。会员如果不要此书,可以填一个表格寄回。不然此书会自动的寄与所有会员,价目打了折扣。这种制度在美国邮购企业中称呼为“否定的选择”。除非会员回绝,不然书会自动到达。这种制度曾引起美国消费者不满,因为懒得(或忘了)填表格的人往往觉得是被迫购货。政府原要取消这种制度,但后来改念。现在规定会员们至少可有十天的时间考虑回绝与否。
  在选择书籍方面,二个巨人“每月读书俱乐部”与“文学协会”之间竞争性极大,因这二机构都是出售一般性的虚构与非虚构书籍。一本书被“每月读书俱乐部”选择后,作者与出版者至少获酬八万五千元,这数是以百分之十的版税做根据。一般被选之书,往往至少可销十二万五千册;如果书价是十元,作者与出版者的进益便是十二万五千元。单靠书局售书,是没有这么大的进益的。
  “每月读书俱乐部”与“文学协会”从不同选一书,因此,如果它们都看中一本书,竞争性即大,出价也高,有的高至三十万元。据说最高的价格是七十五万元,由“文学协会”付出,受惠者是历史学家亚瑟·舒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的《劳勃肯尼迪与他的时代》(Robert Kennedy and His Times)。有的书籍甚至拍卖给读书俱乐部,看谁出价最高。有的书籍被二个巨人拒绝的,也往往可售给五六个小型读书俱乐部,加起来也可以达到数万元的进益。
  “每月读书俱乐部”目前共有一百二十万个会员,每年销书约六百万册。它经常在各种杂志中登载广告,招徕会员,在1980年内可望招到五万到十万名新会员。“每月读书俱乐部”的公司也主持其他六个较小的读书俱乐部,去年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七千万元。
  “文学协会”是双日公司(Dou-bleday)主办。这公司共有十个读书俱乐部,去年总收入达到一亿四千万元。这种天文学式的数目可证明读书俱乐部企业是一件巨大的生意。近年来会员数目的大增,主要是由于在电视上做广告之故。“每月读书俱乐部”去年曾化了五百万元广告费,于一个周末化掉,广及全国各地大小电视广播台。
  但是招徕会员虽是比较的容易,保留会员则稍有点困难。“每月读书俱乐部”多数会员一般每年约购书四本。不少会员于一年后即要退出。所以会员数目虽大,但并不稳定。
  “文学协会”也有相同的困难。这个俱乐部首创之时,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所选之书大多是妇女爱读的罗曼史小说之类,文学价值不高,会员性质也受限制。后来与“每月读书俱乐部”竞争之后,生意大佳,目前有一百五十万个会员。此会并不规定会员必须每年购书四册,这也许是会员众多的原因。此外,“文学协会”所定的书价,也较“每月读书俱乐部”稍低一些,但它所印的书,纸张较书局所售的书为劣,所印的字型也较小。
  读书俱乐部的书价与书局的书价有何不同?这里举几个例子:最近第一最佳畅销书,描写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丑史的《兄弟们》(The Brethren,作者之一是揭发水门事件丑史的鲍伯·伍德沃特BobWoodward)书局价格是十三元九角五分,“每月读书俱乐部”的价格是十一元九角五分。威廉·史蒂朗(William Styron)的《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书局价格是十二元九角五分,“俱乐部”的价格少了二元。
  一般读书俱乐部都自有编辑做选择。“每月读书俱乐部”则以高薪请了文学界巨子当评介人。目前的,评介委员会委员包括著名文学批评家克立夫顿·法地门(Clifton Fa-diman),约翰·哈钦斯(John K·Hutchens),威尔弗利·茜德(Wilf-rid Sheed)等。这是一件“肥缺”。这些文学人士每年相聚十五次,在一个舒适的会议室中商定所选择的书。他们化时约二小时,一面讨论新书,一面宴食由“读书会”特请的法国厨师所制的佳肴,来决定每月一册的主要新书。其余的书由通常编辑选出。
  美国文学出版界人士一般认为“每月读书俱乐部”所选的书,文学价值较高。这俱乐部也着重非虚构书。而“文学协会”所选的着重于娱乐性的小说。有文学价值的认真的小说如《苏菲的选择》很难给“文学协会”选中。但是“文学协会”的主持人表示,他们择书的标准也逐渐要着重于质。
  美国出版界现在所特别注意的是“读者文摘精简书会”(Reader’sDigest Condensed Books)。这个书会由读者文摘杂志的公司主办,专出缩短的书。虽然没有真正的文学价值,但是对没有时间读书的人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个书会有二百万个会员,不过它与其他读书俱乐部有本质上的不同:一、它的选书并不与其他机构竞争。二、它出售的不是原书,而是将原书大大缩短,每期共含四五种书。三、它自动的每年寄会员五期,但会员可于任何时期退籍。这个读书会的广告招徕会员的诱饵是第一册免费。会员既可随时退出,往往有很多“读者”获得第一册免费书之后,立即退籍。
  原书缩短的任务由四个编辑担任。他们大刀阔斧,往往将一本文学书斩得体无完肤。有一本名叫《制玩偶者》(The Do11mailer)的小说,原书长五百七十五页,被缩短至四十页。虽那本小说并非文学作品,但这样的节缩对作者未免太不公平。当然,多数作者,受了丰富的报酬,也无冤可伸。
  其他读书俱乐部也有专售专门性的书的。例如普仑的斯·霍尔出版公司(Prentice-Ha11)主持了二十七个专科书的读书俱乐部,会员总数有四十万个,每年总收入一千二百万元。
  由《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主办的“花花公子读书俱乐部”(Playboy Book Club)会员有十万人,几乎都是男性,因它所选的书多半是对性知识有关的书。
  经营读书俱乐部的最大难题乃是邮资的高涨。1971年时,通常一本书的邮资是二角一分,今日是八角一分,几乎涨至四倍。这项开支的增高,当然也影响了会员的费用。因此,一般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目于平装本书籍读书会的前途。平装本份量轻,邮资即可省去不少。目前美国只有一个平装本的书会,名“优质平装本读书俱乐部”(Quality Paper Back Book Club),于六年前创立,目前有会员二十万名。照目前经济局势看来,这将不再是美国唯一的平装本读书会了。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