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一桩旧事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莽萍
期数
1994年06期
邵燕祥的《政治·功利·友谊》(载《读书》一九九四年第三期),谈到沈从文和丁玲一九四九年初的会面:“当时沈被判为‘反动文人’,丁玲则风头甚健,据说这次会见,丁玲还拉了何其芳作陪,可惜谁都没有留下纪录。”其实,有一位旁观者在多年之后记下了这次会见的情景。记录者是沈从文幼子沈虎雏。
这次会见对沈从文来说非常重要,因他正在苦闷和绝望的深渊里。他不能理解世事的急剧变化。在北京大学,他成了受批判的“粉红色作家”。此前又有权威人士(郭沫若)论断:“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沈从文病了,镇日独生叹息。他们全家都盼有人能解开他的心结。他们觉得丁玲最为合适。正是在此情形之下,有了这样一次见面。沈虎雏写到——
终于,得到了丁玲的口信,原来这么近!
爸爸攥着我手,一路沉默。我明白他的激动和期待。没几步,到了北池子一个铁门,穿棉军装的门岗亲切地指着二楼。暖融融的房间阳光足充,我看见爸爸绽开的笑脸,带一点迟滞病容……
回来我一直纳闷,这相隔十二年的老友重逢,一点不像我想的。只如同被一位相识首长客气地接见,难道爸爸妈妈那些美好回忆,都是幼稚的错觉:那暖融融大房间里的冷漠气氛,嵌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
——之后,沈从文病情加重,曾自杀,幸被救起。这段记载出自沈虎雏的“团聚”一文。此文作为附录,收录于沈从文别集《自传集》(岳麓书社一九九二年版)。
一桩旧事
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关于美术月历的通信
“立面”的误会
形象的生命哲理
从文学比较中的差异说起
赛义德笔下的知识分子
“人”的悲剧
《现代戏剧家熊佛西》序
秦书未灭阿房宫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