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有利沟通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陈立群
期数
1995年02期
阅读《读书》时我总是很愉快,今年十一期尤其令我愉快。开篇两文分别谈湘版精选世界科学名著中的两种,这在近几年的《读书》上是不曾有的。我相信这有利于沟通“两种文化”,尤其是破除文人对科学的傲慢和偏见。不过这里拟指出两个技术性的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工智能。李绍明先生在其文章中似乎认为计算机不会犯错误,这恐是种误解。T.托马斯也有着这种误解,结果招致专业人员批评,后来在《最年轻的科学》中指出:“电子计算机的确是以尝试一错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整个技术都基于这种方式,而不能以其它任何方式进行。”更何况当代科学已产生另一类硬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分布式记忆(有点类似托马斯强调的人脑一个特点:不可预料地丢失信息),不需编程序或仅需编简单程序,通过学习而工作,而且元件部分损坏后能继续工作或学习后继续工作。这类系统用于识别感知、智能控制,专家系统等。这已在向人脑学习方向上迈出一大步。现仍在不断完善。人脑不是精确的,于是有模糊性人工神经网络;人脑不是确定性的,于是有随机性人工神经网络;人脑具有不可预测性,于是有混沌性人工神经网络。总之,这类硬件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在没有编程序的条件下通过错误来学习。
第二个是关于翻译。吴忠超先生谈的《皇帝新脑》不知是否是The Emperors New Mind:Con-cerning Computers,Minds,andthe Laws of Physics(R.Penrose,Oxford Univ.Press,1989)的汉译本?如果是,则mind译为“心灵”或“思想”似更合适。如上海译文出版的D.H.Hofstadter等的奇书The Mind’s I便译为《心我论》。在Penrose书开头和结尾处,最大型的计算机无法回答小孩提出的关于其感觉如何的问题,足以说明“电脑没有精神,没有意识,没有智慧,更没有自由意识”,总之,没有心灵和思想。但它能计算,能做逻辑判断,似乎还有点头脑。
有利沟通
“乡下佬中的但丁”
悭吝的人道
消费与抵抗
旧书情结
那些直截了当的话
包公写诗和诗写包公
经济学中的时间
为什么称为大历史
说“金”、“银”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