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泛览识小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季蒙
期数
1995年02期
日前翻阅几种百科辞书哲学卷,中国古代哲学直可谓洋洋大观,而二十世纪哲学分外凄清。稀稀拉拉几条,好些还是哲学事件。纵观历史,屈指算来有自己体系的哲学家不过熊十力、金岳霖及冯友兰等三数人而已。美学中一个朱光潜,不再多些什么了。但我们不能不说,二十世纪曾经是异常热闹的盛宴。哲学家及哲学研究家云集如蚁,或留洋,或讲学,研究国故,参与政治文化争鸣,再不就是绍译西学名作,出文集,办刊物,转眼俱成烟云。抚今思昔,只恍惚觉得满天飞纸,宁不痛乎!古哲人很少有这样火热的生活和高度的兴奋。他们的一生大都是在冷清中度过的。王夫之四十几年钻在深山老林里,焦循十几年不离书楼,哪里是懂得人生的人呢?可是事情却拧着来,冷清的历史一旦成为历史,反而变得闹哄哄的,又是这又是那,把人淹没在海里,不知道所谓这么多的凝结是怎么来的。而生机勃勃的时代一旦成为历史,沉寂下来一看,却不过寥寥数人,而他们又是当时裹在同时代人中显不出来的庸人。冷清的历史充盈,活泼的反倒疏空,时间如同一个筛子,使流过去的一切变得清晰,活跃者因为太好动,所以留不住一个位置。
造成这种局面,也许有些辞书也应该负些责任,因为编撰上的失误,可能许多重要的东西未予收入。此外误收的也不少,比如雷锋和一些杂文家本应属于军事和文学的范畴,也收了。
泛览识小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通信
钱钟书夫妇名字臆测
香港的流行文化
在历史的边缘反思
韦伯与文化政治(一)
也谈散原老人与宪政民权
《亲和力》:阐释·接受·本意
谁之责任?何种伦理?
大学、人文学科与民主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