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伽蓝记
栏目诗画话
作者陈四益;丁聪
期数1995年07期
  读《洛阳伽蓝记》,知北魏时佛学昌盛,洛阳一地,佛寺千余,未尝不为之惊心。“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不知要耗尽多少百姓的血汗。及其衰也,“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又是何等的凄凉。由盛及衰,不过四十年间。
  然而,我没想到,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竟又有一次规模更大的造寺运动。据说,江南某省,这几年新建的寺庙多达九千余所。这些寺庙或许并不那么轩宏壮丽,但九千余所,怕不要花上数亿?
  搞建设没钱,脱贫没钱,办学校没钱,发工资没钱,但是盖高级宾馆、买轿车、摆盛筵、修庙宇却从不缺钱。有钱的事,干部们都带着头呢,没钱的事谁去带头?或许正是因为干部带着头,才有钱的罢!
  当年,杨衒之作《洛阳伽蓝记》,有感于兴修庙宇,“侵渔百姓”,“不恤众庶”。今天有没有人也来写一部“伽蓝记”,记一下那数千座庙宇是怎么修起来的?修了庙以后,是阔了起来还是依然穷下去?
  大修庙宇之风,使我痛感我们离现代化还很遥远。即或已经享受着现代的物质文明,精神依旧留在遥远的古代——修庙之外,不是还有倡言三纲六纪的么!
  诗云:
  洛阳昔日千余寺,
  某省今修近万家。
  六纪三纲重抖擞,
  再凭儒佛振中华?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