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作家与书评
栏目
纽约航讯
作者
董鼎山
期数
1979年01期
我有一个友人,近来完成了第三部小说,原定于去年十月出版,但当时纽约各报大罢工,停刊了好几个星期,因此出版商、编辑与作者三方同意,延期出版此书。报纸停刊与出版小说有何关系?事实是关系极大。一个无名作家的作品,出版了以后,如要引起读者注意,至少必须经过两种宣传活动。一是广告介绍,在日报、周刊及专门杂志上登载新书广告。另一是书评,出版商将样书提前分寄与各报、杂志及著名文学批评家,请他们发表书评。但美国每年出版之书,数以千计,一般报章不能每书皆评。即使是声誉极高的《纽约时报》,日刊载书评二、三篇,星期日的书评周刊登载数十篇,也无篇幅包罗一切,做到有书必评的地步。美国虽有好几千家报章杂志,但只有《纽约时报》占有独特地位,受人重视。这便造成了“如果《纽约时报》停刊,出版界几乎不能存在”的现象。
这句话当然有点过份夸张。但《纽约时报》受人重视原因有数个:一、美国因地势广大,各地都有报纸,而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报纸。《纽约时报》由于包罗各种新闻,记者分布世界各地,便成为全国性报纸的替代。一般高级知识分子,虽不住在纽约,也必须订阅《纽约时报》,否则就不明国家大事,世局动态。二、《纽约时报》在历史上就一贯是家质、量并重的报纸,它的读者包括政府、工商界、学术界、文艺界的领导人物。高级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它的读者。任何材料,无论是文章、书评、广告或读者来信,一登《时报》,就受到社会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注意。三、报纸质地佳与读者质地高,是互相有帮助的。报纸质地越好,读者越要看。读者质地越高,报纸的影响力越大。四、《纽约时报》的销路不如他报,例如小型的《纽约每日新闻》销路就比它大过好几倍,但它的读者多是小市民阶层,文化水平低,喜看黄色新闻。这样的报纸登了文学书的广告,无人注意,又有何用?
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YTimes Book Review)上如能争取到一篇佳评,就等于包售了数百本、数千本的新书。由于新书出版之多,该刊对一些平庸的作品,不屑一评。所以即使是新书不得好评,但能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篇幅上占一席之地,对一般的默默无闻的作家也算是一种荣誉,因为至少它的编辑们已注意到你的书。一般而言,《纽约时报》避免评论一般通俗小说,或没有文学价值的书。但没有书评,出版商却仍不惜化了高价,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登整幅广告,引人注意,招徕生意。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另有受人注目的一页是《最佳畅销书目》(Best Seller List)。这书目分为小说(Fiction)和非小说(Non-fic-tion)两栏。每栏列十五本本周销量最大的书名,按每周向全国各地大书店征集来的数字的多寡先后排列。当然,越是列入这一书目,越是有可能引人注意;越是销路大,作者的版税标准也因而越高。能够列入这《最佳畅销书目》的大多是有名的作家,无名作家一旦榜上有名,便立即一举成名,文坛登龙,身价百倍。比如去年澳大利亚一个家庭妇女麦可乐,写了一本关于澳大利亚牧区的家史小说《荆棘岛》,连续二、三十个星期位居《最佳畅销书目》之首,销路达五、六百万册,单是平装本版税就得了一百九十万元,可说一夜之间就成了百万富翁。但是一般无名作家的所谓“第一部小说”,能销上几百本乃至几千本的已经不错了,所得稿酬有低到二、三百元的,要靠此生活是不行的。
美国各地著名大报如《华盛顿邮报》、《圣路易快递报》、《洛杉矶时报》等也都有周末书评附刊,但身价都不如《纽约时报》。其他受到学术界和文艺界重视的是《纽约书评周刊》(N.Y.Review of Boo-ks),此刊乃是十余年前纽约各报首次发生大罢工(为时三个月)时所产生。当时文学界人士不能等待《纽约时报》复刊,乃自行创办一个书评杂志。在开始时甚受人重视,但其内容逐渐改变,现在所登之文章着重于政治性甚于文艺性。
其他各种周刊、月刊等书评栏也相当受人注意的有《大西洋月刊》、《哈泼氏月刊》、《纽约客》、《新共和》、《时代》、《新闻周刊》等。但这些刊物的书评,一共加起来,还不及《纽约时报》一家的份量。
美国出版界乃是一项巨大的商业。一本畅销书可以使一个无名作家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这类作家的进益不是单靠售书的版税,而是也靠卖给好莱坞拍电影或广播公司拍电视的所得。但那是另一篇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谈。
(一月十日寄自纽约)
作家与书评
《京都叫卖图》及其作者
《诗人挖目记》的真面目
法拉契《男子汉》
熊十力与《新唯识论》
译,还是不译——这是个问题
高地上的守夜者
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如是说
梁漱溟先生
帝国的技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