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丁文江这个人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智效民
期数1996年04期
  一年半以前,李慎之先生曾意味深长地说:“读古人的书,我历来容易产生一种‘登高自卑’的感觉,老觉得如果不能说中国人的遗传基因出了问题,至少也是文化基因出了问题。”(《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十期)当时我除了惊讶李先生之深刻外,总觉得他还有一种欲言又止的苦衷。日前读了朱学勤先生在今年第一期《读书》上发表的文章,才联想到,与其说国人的文化基因出了问题,倒不如说知识分子的人格早已被扭曲;套用李先生的话,也不妨说是人格基因出了问题。
  朱文提到丁文江、蔡元培、胡适等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签名的十六位著名学者,认为是他们“酿成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稍为有点模样的自由知识分子运动”。这是至今我所见到的对这一历史事件最公允的评价。鉴于作者对丁文江的赞许,我特意找来胡适写的《丁在君这个人》和《丁文江传记》。在饱览了这位“既不放弃知识关怀又不放弃社会责任”的现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之后,我很同意傅斯年说过的一句话:像丁文江“这样的一个人格,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
  丁文江人格取向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二三十年代两次鼓动胡适等人创办刊物,批评甚至干预政治。丁说:如今“最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于是,有《努力周刊》的问世和上述十六人签名运动。第二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在国难当头之际保持自己的社会思考和独立人格,他们创办了《独立评论》。尽管丁文江不过是一介书生,从来没有领兵打仗和管理国家的经验,但他却写下了《假如我是张学良》、《假如我是蒋介石》等文章,敢于给这些人“支高着儿”。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