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十月》:沃尔科戈诺夫与他的苏联领袖传记
栏目
刊海远眺
作者
林杉
期数
1999年01期
德米特里·沃尔科戈诺夫这位有上将头衔的哲学博士、史学博士以他的三部曲(共六卷)《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中译本第一卷一九八九年,第二卷一九九○年)、《托洛茨基》和《列宁》以及《七个领袖》而闻名于苏俄国内外。他病逝后,俄国著名文学杂志《十月》(一九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摘自即将于今年出版的他的遗作《时代素描》中的片段,题为《简谈自己和时代》。沃尔科戈诺夫的日记片段和他关于时代的片段论述,昭示于人的东西可以说一点也不亚于他的“传记”作品和他军事史方面的著作。深读和思考这位苏联作家的心路历程或许是我们求解苏联剧变之谜的途径之一。苏联的变化和一九八五年以来、尤其是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剧变,之所以会发生,从深层上说,首先肇始于人“心”之变。
沃尔科戈诺夫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日的日记中,在回首往事时沉痛地写道:“以往我们活得并不好,而现在也很难说已比那时强。我曾是个温和的斯大林主义者(尽管父亲于一九三七年被枪毙,母亲死于流放地),多年里是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才成为一个带有惶惑灵魂的、尽职之人。”“一九八四年以前,我仍相信制度是可以‘改好’、‘医好’、‘改革’的。我真诚地相信。后来则只是想相信。强要自己相信。难道从一开始,在一九一七年就已经铸成大错?这一想法让我感到痛苦和压力。但那时‘触动’列宁,我还是不敢的。所以在《斯大林》一书中当谈到列宁和十月革命时,我都是从传统角度出发的。”
沃尔科戈诺夫有一段时期曾主持十卷本《伟大卫国战争史》的编写工作。他要求参加写作的同事“要忠于史实,不要遮遮掩掩”。在讨论该书的第一卷时,科切托夫和莫谢耶夫两位大将给该书定的“调子”是“反苏卷”。针对那些说他“蓄意歪曲历史”的“指责”,他回答说:“难道德国人不是在开战的第六天就占领了明斯克吗?这是蓄意歪曲吗?书中所说在维亚济马死伤和被俘的苏联士兵和军官几近六十万,这是蓄意歪曲吗?难道在一九四一年不是有三百万苏联士兵和军官被俘虏吗?”
沃尔科戈诺夫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写的所有作品实际上都是历史著作。他对写“历史”深有体会。他说:“从历史之鸟飞翔的高度上下望,并不能把一切都一览无余。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我们跟前的东西。”他在《七个领袖》一书中写到戈尔巴乔夫时说:“戈尔巴乔夫跟列宁一样是‘交界处’类型的领袖。列宁得到了他追求的东西:政权。戈尔巴乔夫得到的是他完全不想要的东西: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然而不论是第一个领袖还是第七个领袖都以他们的命运清晰地描绘了专制制度的开端和终结。”“他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他感觉到进行变革的深刻必要性并在成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之后义无反顾地决定进行这种变革。”“我常尝试把自己的思想提前四分之一世纪或半个世纪,从远处往回看。今天被我们看成是命中注定的东西,很可能只是历史的残渣碎片。渺小政客们今天的政治把戏,在将来很可能只是幕幕无聊的闹剧。然而最主要的是:人们对自由和尊严的生活的追求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十月》:沃尔科戈诺夫与他的苏联领袖传记
由社会学名著想到的
司徒权《莲花玉兰》
再谈嚼杨枝
梅兰芳·齐如山·剧学丛书
《通志堂集》
精神探索的“路标”
说“金”、“银”
清晰的混沌
从养生到荒诞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