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盗”来的县
栏目
读书平台
作者
赖庆晟
期数
1999年04期
朱志泊先生在《漫话古今地方行政建置》一文(《读书》一九九九年第二期)中,谈到“当今很大一批修志工作者缺乏修志基本功”时,列举了五例进行论证。其中有一例史料的分析有欠客观,我觉得有必要摆出来讨论一下。
《高邮县志》第16页:“宋太祖开宝四年(九七一年),高邮多盗,置高邮军。”对此,朱志泊先生的分析是:“高邮多盗”是蛇足之笔,高邮置县,与盗多盗少无关。但我看未必如此。
我曾读过一部《永安县志》,略知永安置县的缘曲。置县前,现在的永安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一处“三不管”地带。明英宗正统十三年(一四四八年),农民领袖邓茂七发动沙县二十四都(含今永安上坪、九龙和三元区中村)、二十六都贡堡(今贡川)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城府,震动朝廷。第二年起义军被血腥镇压后,镇守福建都督范雄、刑部右侍郎薛希琏、巡按监察御史陈员韬先后上奏朝廷,以此地险远、难以控制为由,请另立县治,后被朝廷所纳。
由此,我们不难得知,当年朝廷置永安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行政管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所以说,朝廷是不会平白无故地花大量财力、人力去设县,一个县市的设置都是有其原因可寻的,要么是发展经济生产,要么是巩固其自身统治。当年高邮置县正是由于“多盗”,宋太祖为了加强高邮地区的统治力度,才下诏设置高邮县。
因此,“高邮多盗”是高邮设县的客观原因,并非蛇足之笔。我想,《高邮县志》的修志工作者并非缺乏修志基本功,他们不仅记录了高邮置县这一历史事件,而且还把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也一同收录进去,完善了志书。
“盗”来的县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不同的镜子
“西京丸”未沉
比较优势:经济学的迷雾
张爱玲的宽度
盛世的恐慌
甄陶还是镀金?
空疏之学与笃实之功
慈菇和“万万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