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天下为公
栏目诗画话
作者陈四益
期数1999年07期
  天下为私的社会,我见过,不喜欢。原因很简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决不是健康的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理想,见于《礼记》,小时候读过的。那“为公”的图景,也颇诱人,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之类的许诺。但如何实现这“天下为公”的理想,却很茫然。
  后来,知道了要“天下为公”,先要生产资料为公,以为实在是天下之至理。但到了“为公”之后,却发现这“为公”的生产资料,仍然要人管理,就像那为公的国家,一样要人管理一样。于是,这天下是否“为公”,就全仰仗掌管者的个人品德了:以之为公则为公,以之为私则为私。这种建立在个人品德基础上的“天下为公”,实在是很不牢靠的。
  那么,怎么办?退回去,不行。天下为私,是一条走了几千年而走不通的死路。可行的办法,是想法使“天下”建立在一个能有效地使各级掌管者只能为公而不能为私的基础上,有人说,这是幻想;我说,能有幻想总比连幻想也没有好些。
  诗曰:
  大道之行天下公,
  无贫无贱万民同。
  可怜直到千年后,
  犹恐相期是梦中。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