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借词”从哪里来?
作者吴辛丑
期数1999年12期
  近读常敬宇先生的《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一书,获益颇多,不过,从专业角度看,书中对语言学术语的使用有不够严谨之处,“借词”的使用即是一例。如该书第27页中说:“东、西、南、北这四个词都是借词。东,甲骨文像两头开口的布袋装物后两头扎束之形。西,古文字像鸟巢之形,意思是鸟类栖息。南,古文字像乐器形。《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shào)南的”南“就是周、召这两地的民歌的意思。北,古文字像两人以背相对,就是意见不一致。后来分别借表四方。”
  很明显,常敬宇先生谈到的东、西、南、北四个字,从文字学角度讲都是“借字”,也就是许慎《说文解字》所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属于“六书”中的一种。借字是文字学术语,而借词则是词汇学术语。借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六年修订本)释义为:“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释义为:“又称‘外来词’。指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借入’或引进的词。”按照这样的理解,东、西、南、北,都不是借词,因为它们是汉语原本就有的字,原本就有的词。从字与词的关系看,东、西、南、北四字原来各有所象,后来表示四方,属于借字表词,四方是其假借义。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