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谁把握历史的尺度?
栏目
读书平台
作者
阎晶明
期数
2000年02期
近来从《读书》杂志读到黄洋先生的文章《历史的尺度》(一九九九年第十一期),印象深刻。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意义,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人类文明的疆域因为这一发现而迅速扩大,这是我们从所有能读到的历史著作中得出的结论。
黄洋先生却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在纪念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五百年之际,欧美大陆一片欢腾,但土著美洲人,尤其是印第安人却在抗议游行。黄洋先生的设问是,作为远在东方的我们,究竟为此欢呼什么?在这之前也曾观看过有关白人进入美洲大陆后与印第安人发生冲突的电影,尽管这些作品对白人打破印第安人旧有生活秩序并因此引来生活的动荡有所表现,但总的感觉,仍然是定位在文明进程不可阻挡,印第安人失去的只是田园风光和原始生活的快乐,必定会有酋长的女儿爱上一个文明的白人。黄洋先生的文章告诉我们,其实在欧洲人进入美洲之前,当地的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不但独有的文化风俗已经相当成熟,即使在城市规模和生产水平上也已达到相当成就,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欧洲。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有好几座。欧洲人的掠夺和烧杀等强盗行径令人发指。“欧洲中心论”、“历史的尺度”等命题由此变得相当严肃和沉重。
看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历史的解释绝不能用单向的思维来完成。书写历史的过程也存在一个解构的问题。于是联想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历史话题。大英帝国的从“不落的太阳”到面临逐步瓦解的命运有目共睹。八十年代的英阿马岛战役,九十年代的香港回归,仍未完结的北爱局势,刚刚过去的澳大利亚全民公决,这些事例都在证实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动摇。即使在英伦本土,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民族矛盾仍未彻底缓和。每逢英苏足球对抗举行,两国球迷就像杀红了眼的战士,不依不饶,持续了几十年的英苏对抗赛,终因球场内外暴力事件的频仍于一九八九年中断。今年的欧洲锦标赛附加赛,英苏双方不幸成为火并组合。格拉斯哥的球场看台上,苏格兰球迷高唱《恨英格兰的人站起来》的歌曲,民族情绪万分高涨,足球竞技的外延无限膨胀。出于好奇,又重新观看了反映十八世纪初苏格兰人抵抗英格兰人入侵与统治的影片《勇敢的心》。华莱士的英雄形象是这部悲剧影片最核心的主题。英格兰人自认为带给了苏格兰人更高的文明,但影片告诉我们的,却是奴役、屠杀和惨无人道的抢夺“初夜权”。华莱士的反抗可歌可泣,尽管最终的失败和绞刑是历史的命运,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一次次以弱胜强、智勇双全的壮举。苏格兰贵族对华莱士的出卖与英格兰王子的无能、王子夫人对华莱士的倾心相许,只能加重华莱士这位苏格兰民族英雄的人格魅力。在苏格兰人的心目中,华莱士是疗治他们心头之痛的最好药剂。曼联队的主帅福格森拒绝出任英格兰国家队的主教练,就因为他是一名苏格兰人。
历史,几千年的文明史,如何书写,怎样评价,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必须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层面去理解。《历史的尺度》,连同同一期《读书》上的《解构科索沃》(乐钢)、《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对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和外来文化渗透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反向的、解构的、多侧面的视角。新的历史观念或许会成为下个世纪历史研究与文化研究新突破的前提与热点地带。在我们迎接新世纪到来的同时,还会有幸看到全新的历史。
谁把握历史的尺度?
梅菲斯特为什么要打那两个赌?
真理不是权力的奴仆
林中路——王炜先生琐忆
深造自得 见解独到
占尽风情向小园
中国终于有了“文摘”
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所追求的标的
读点校本《登科记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