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苏联:一九八九年纪事(二)
作者
黄立茀
期数
2000年04期
三月份以后,春天静悄悄地降临苏联大地。温暖的太阳走出灰色的云层,积雪开始慢慢地融化,沉睡了一冬的嫩草显露出绿色的生机。春天仿佛给竞选中旗开得胜的民主派注入了气力,竞选结束以后不久,民主派人民代表向苏联政治体制发起了第二次猛烈的冲击。
根据修改后的宪法,人民代表选举以后将召开人代会,启动权力转交人民代表大会的进程。民主派进入人民代表大会——其中的许多知识分子具有明确的民主政治抱负、高度的专业训练,而且富于战斗精神,使这个进程表现出三个特点:苏共权力转移的启动者不是苏共而是民主派代表:苏共裹挟着被动地跟进;权力转移从地方自发地开始向中央推进。
权力转移的进程中充满着越来越尖锐的冲突。第一个冲突发生在人代会召开前夕。当时各派政治力量都在为争取影响即将召开的大会做着某种准备——因为会议按照何者的意愿召开将关系到如何重塑党与苏维埃的关系。冲突首先发生在地区,矛盾的焦点是:党是否有权力指挥新当选的人民代表。加·波波夫在回忆录《重新在野》中描写了当时的情景。他说,选举结束后不久,俄罗斯联邦就有数十个地区的州党委会按照习惯,召集了人民代表,以便向他们指明,如何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做什么。莫斯科市党委会也准备这样做,但波波夫认为这是可笑的,问题在于,“谁给了他们这种权力”。后来,莫斯科的人民代表商定,去参加市党委会召集的会议,但如果党委哪个人开始训示代表,则马上离开会场。“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民代表。”在列宁格勒选举结束后不久,人民代表被请到州党委员会,当时的州委第一书记尤·索洛维约夫开始给新当选的人民代表“上课”,向他们交代如何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方案。代表们不客气地打断第一书记的话,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方案应该由我们这些人民代表来制定。索洛维约夫碰了钉子。会见结束后,在阿·索布恰克建议下列宁格勒的人民代表自行召开了会议,商讨组成人代会列宁格勒议会团的事,这个工作会议一直持续到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在人代会召开之前发生的第二个冲突集中在干部任命制上。五月二十三日,即大会召开前两天,政治局全体成员会见俄罗斯人民代表,向他们通报刚刚结束的中央全会内容和国家重要职务人选提名。这些提名中包括部长会议主席,宪法监督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法院院长等。以往,这些提名肯定会得到批准,征求意见只是走形式。但是这一次,俄罗斯人民代表中的专家以被提名干部缺乏专业水平为据据理力争,否决了中央全会提出的除雷日科夫外,其他所有的国家重要人选提名。迫使政治局史无前例地又召开一次新的中央全会,提出了新的候选人名单。
新人民代表对党桀骜不驯的态度表明,苏共权力向苏维埃转移已从地方上自发地发轫,议行合一的政体模式已经裂缝。
五月份是苏联春末夏初的季节,天空晴朗,阳光灿烂,鲜花盛开。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大会的主要议题是组建最高苏维埃领导机构,启动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与苏联大地上温暖祥和的自然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伊始,已经政治斗争硝烟弥漫:在审议会议议程时,一位里加代表突然出人预料地要求追查第比利斯事件(一九八九年四月初在第比利斯出现民族分立主义示威集会。九日凌晨在当地政府请求中央同意下军队对示威集会进行清场,出现死伤。)的责任,并提议为死难者致哀,会场哗然。紧接着以第比利斯事件为契机,传统派和激进派代表在中央、当地政府和军队何者应该为此承担责任问题上,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舌战。党中央对此缺乏思想准备,大会马上失去控制。第比利斯事件的争论一直贯穿着大会,冲击了大会的部署。虽然最后传统派情绪占了上风,但是民主派代表也获得了胜利:大会决定成立第比利斯事件调查委员会,并选举民主派代表索布恰克担任主席。
人代会距选举虽然已过去两个月,但是在会上,新当选的人民代表竞选时的激情未减,自动聚集,研究斗争策略,并争相在麦克风前展现自己的观点,因而使会议的每一个议程都充满着紧张对抗和复杂的形势。在讨论戈尔巴乔夫的报告时,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针锋相对,在经济、政治、国家体制方面都提出了激进的改革方针。在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成员时,各派代表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经过民主派艰难的努力,叶利钦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选举最高苏维埃主席时,许多代表虽然赞成戈尔巴乔夫,但是向他提出了应该辞去总书记职务专心于苏维埃工作、妻子赖沙不要干政以及他是否在克里米亚建高级别墅等令他尴尬的问题。使苏共最感不安的是,六月九日,著名持不同政见者代表安·萨哈罗夫提出了废止保障苏共执政地位的苏联宪法第六条的动议。在二千多名代表出席的庄严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会议议程和内容被代表修改,党确定的领导方针受到人民代表全面抨击,党的最高领导人遭遇诘问和责难,苏共一党领导制度受到公开挑战,在苏联历史上是史无前例和无法想像的,党在这些冲撞中表现出的被动和手足无措改写了“党与人民代表的关系”。索布恰克形容道:“所有的代表都已意识到:会场上就座的再不是驯服的羊群,主席台上就座的也再不是颐指气使的牧人。”
苏共领导虽然控制住了大会的局势,但已经是吃力的。据时任戈尔巴乔夫办公厅主任的瓦·博尔金在《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回忆,为了控制大会,“政治局委员的聚会越来越频繁。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惊慌不定的面孔和焦虑的议论,政治局会议分析代表大会上发生的情况,拟定稳定局势的措施,提出反措施。”“这些人第一次不能控制进程,无力改变局势。……大部分人明白,苏维埃的大门已经敞开,涌进来形形色色的人,其响彻全国的声音,既令他们害怕,又使他们无力反抗。”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采取了电视直播的形式,因而“这个声音也使千百万公民感到不安,他们坐在电视机旁,看到的是一片混乱”。
苏联人代会进程中的局部失控和混乱与以前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照本宣科的有序场面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这种失控与混乱反映了民主派代表对国家决策进程强烈的影响,顽强的争夺和制衡,苏共权力向苏维埃转移的进程已经从地方扩展到中央,苏联政体“议行合一”的模式正让位于分权制衡的模式,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正在以独立立法机构的形象出现在苏联政治舞台上。苏共对国家一元化的控制已经开始瓦解,与苏共对立的另一政治中心异军突起。苏共权力中心开始衰落,苏联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苏联政治体制主体结构中的两个层面遭到破坏以后,开始联动一党制层面塌陷。这种联动是通过苏共领导功能削弱,苏共反对社会力量迅速扩展对政治体制结构的强烈冲撞实现的。
民主派在竞选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中挑战成功,使广大民众对政治体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感到在政治体制庞然大物面前自己不再渺小、被动,曾经看起来神圣、坚固的政治体制,只要认真地坚韧地尝试,不再是不能触动,不能改变的。例如新当选的人民代表,原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所所长的奥·博格莫洛夫在与自己选区一位党的负责人竞争获得60%的选票后,感慨地说:“我没想到与共产党竞选竟有这么大的优势!”俄罗斯人民代表在人代会召开前夕成功地否决了中央全会提出的绝大部分国家重要人选提名后,索布恰克的感受更为典型地表达了这种心态的变化。他说:“在有理有利的论据面前,钢筋水泥般的政权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旨在改变政治体制和国内政治气候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景在我的面前展现开来。”
马特洛克在其回忆录中对竞选以后广大民众心态的变化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有为数不少甚为独断的共产党领导人在大选中惨败,……它传给广大公众的信息是,只要你认真尝试,你就能够在选举中击败官方提名的候选人。……突然间,人们不再惧怕直抒胸臆了。”“似乎是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开始对共产党的统治进行最毫不留情的抨击。”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竞选以后苏联广大群众政治参与的性质发生了分化:一部分群众继续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此同时批评苏共改革路线,要求进行激进改革的潮流日益扩大。并且这些群体政治参与的方式也随之变化:由需要激进派宣传、鼓动,被动的选择激进派路线开始变为主动参与其活动;由个体参与变为群体参与;由通过政治体系内渠道的常态参与变为非常态参与。民主派代表跨地区联合,带动了社会上要求激进改革力量的积聚。在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各个城市互不相识的民主派代表为了协调行动壮大力量,已经形成了“跨地区议员小组”。其主要成员是莫斯科、列宁格勒的民主派知识分子,如安·萨哈罗夫、尤·阿法纳西耶夫、加·波波夫、阿·索布恰克以及叶利钦等。大会结束以后,小组继续活动并扩大为“跨地区议员团”,成为苏联第一批重要的非正式组织之一。此间前后,苏联重要的抨击政治体制的非正式组织破土而出。“跨地区议员团”连同其他非正式组织至一九八九年底达到了六万多个,这些组织多数打出了批判苏共、甚至反对苏共,要求实行多党制的旗号。东欧共产党纷纷落马鼓舞着这些组织活跃地进行街头政治,向苏共施加政治压力,在苏联形成了事实上的多党制,并且成为一九九○年二月苏共放弃一党制的重要原因。
当苏联一九八九年政治发展的画面一一再现于我们眼前的时候,似乎不难发现,举行人民代表差额竞选和召开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急进地启动政治竞争和分权制衡制度,使苏联政治体制改革从政治路线和制度的原则层面深入到了体制的结构与功能层面。由于政治体制主体结构已经遭到根本破坏,苏共领导基本功能的衰变已经不可逆转。从一九八八年六月至一九八九年夏,虽然历时不足一年,但苏联翻天覆地的政治变化使此苏共已非彼苏共,此苏联已非彼苏联。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斯·维·契什科教授在其著作《苏联的解体》中如此概括了一九八九年初以后政治形势的这种特点和趋势,他说,一九八九年初以后在苏联改革中出现了不受国家控制的进程,“政权逐渐成为形式,单一中心的政治体系开始变为多元的体系,最后改革被社会崩溃所代替”。
众多苏联和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虽然站在不同的视角,却共同描摹了一九八九年苏联政治失控的轨迹,这一年春天进行的竞选,似乎划出了轨迹的起点。思忖这条轨迹,人们唏嘘不解,一个曾经那么强有力地领导着苏联国家的执政党,一个曾经建设起了敢于与美国争霸的世界超级大国的执政党,怎么却没有经受住竞选的考验?!
苏联:一九八九年纪事(二)
温情与敬意,还有一丝无奈
宗教迷信科学理性和吸烟
一首情诗
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广场
移民:生存与发展
友谊的丰碑
天人
由社会学名著想到的
历史庆典:奠基神话与记忆重塑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