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可以仔细品味的文章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林大中
期数2000年10期
  见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学术·思想·生活丛书》一辑八本,拿出高建平的《走出唐人街》,读完了第一节《帕尔梅墓前的沉思》,我沉静了有好一会儿。多少有些震动。尽管文字十分的平和,甚至是温和。全书共四十六节,其余四十五节也都能有这样的容量吗?
  说这一节的容量大,不在于它写了多少事情。事情并不多。而在于透过事情写出来的那些东西。高建平似乎是在围绕着一个点,关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正,以及由此生发的理想和现实的变迁,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背景,端详着这个点,述说着。他的文风和情感都近于古典,行文亦如是,包括直言的议论。看来八年的旅居生活,加重了他的思想负荷,却丝毫没有抹去传统诗文落在他身上的积淀,也算一种“内圣外王”的现代转化吧。
  从墓写起,又写回墓前。其间关于这位首相的生与死,以及瑞典社会随之的变化,其实是一部福利社会主义的兴衰史。还有作者关于弱者与强者,关于动物群体与人类社会奇特的比较哲学。人们常拿“兽性”比类某些“人性”的堕落,殊不知某些“兽性”竟高于“人性”。
  文章的第一句,作者告诉我们,客居斯德哥尔摩期间,他无数次地去过这个墓,独自去,或带客人去。文章的最后一句他又告诉我们,同样作为瑞典人心目中的明星,前苏联冰球队员们曾去这个墓献花敬礼,却不曾见中国乒乓球队员们去过。一头一尾,在说不同的中国人和同一件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篇可以多读几遍、仔细品味的文章。 (录自中评网)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