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题怎么变成海的
栏目读书平台
作者朱峰
期数2000年10期
  丁聪先生在第五期上的漫画“学生要走出题海,教师首先要钻进题海”反映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一种看法。我总感觉丁聪先生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因为题一开始并不是“海”,是在应试教育中人们想方设法把它变成“海”的。
  记得二十年前我上学时,那时应试制度刚刚开始,无论是语数外,还是理化,都只有一本教材,没有其他的课外练习题,书本上的题目也不多,但是极有代表性。那时人们的升学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教师压力也不如现在大,布置的作业也只限于书本上的题目。
  后来,随着应试教育的深入,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多做练习题。但是书上的题目极为有限,满足不了多练的需要,于是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材料应运而生。一个出版社,随便找几个人来就能出一套课外读物,发展到后来,竟有外地农民在每学期开始向我们兜售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些资料。其中自然是精品少,绝大部分是拼凑而成,内容大同小异。这个题海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里面没有多少真金,它存在的惟一合理性就是让学生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反复无休止的练习当中,而达到强化大脑皮层信号的效果,以便应付考试。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方面有害无益,但你不能不承认,它是对付考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无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只要每天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成绩准会提高。所以只要存在应试教育,就一定有题海的存在。
  题海里并没有多少“金子”可“淘”,广大教师犯不上都泡在里面,那种企图从题海中“淘”出几个好题来让学生精练,以便在某某考中提高分数的想法,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旧思路。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